5月21日发表于JAMA Surg杂志在线版的一篇文章(doi:10.1001/jamasurg.2013.5689)指出:对乳腺癌的恐惧已经成为初始乳腺癌手术后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术(CPM)的主要原因。而接受CPM的患者中,几乎三分之二没有临床指征。无临床指征却接受CPM的患者与未接受CPM的患者相比,前者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更有可能为白人,担忧乳腺癌复发的几率高2~4倍。
5月21日发表于JAMA Surg杂志在线版的一篇文章(doi:10.1001/jamasurg.2013.5689)指出:对乳腺癌的恐惧已经成为初始乳腺癌手术后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术(CPM)的主要原因。而接受CPM的患者中,几乎三分之二没有临床指征。无临床指征却接受CPM的患者与未接受CPM的患者相比,前者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更有可能为白人,担忧乳腺癌复发的几率高2~4倍。
文章作者、霍利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莎拉·T·霍利博士称:对乳腺癌复发的担忧是一项“强有力的非临床因素”,患者教育是克服它的最好方法。“无临床指征患者因对乳腺癌复发的强烈恐惧而决定接受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构成了对外科医生的重大临床挑战。越来越多文献支持了一种观念:患者有时会难以评估和感知自身风险,与疾病复发有关的担忧和焦虑常常会取代准确的风险感知,成为健康决策的驱动力。”
样本总数中约一半为白人,21%为黑人,30%为西班牙裔;超过一半(59%)接受过大学层次的教育;约一半(57%)调查对象接受保乳手术(BCS),其余手术治疗包括单侧乳房切除术(UM;34%)和CPM(8%)。远超过8%的患者考虑过CPM,总样本中的19%“强烈或非常强烈地”考虑过。绝大多数接受CPM的患者称她们接受此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乳腺癌复发,其中78%称此担忧是驱使她们最终决策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然而,研究人员称:106例接受CPM的患者中,只有31%有临床指征,绝大多数(67%)没有。此项研究提取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流行病监督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数据库中洛杉矶和底特律地区的数据,涉及1447例年龄20~79岁、曾被确诊为初次偶发性导管内原位癌或I-IIIa期浸润性乳腺癌的女性。
研究人员使用多因素分析确定了患者特征与乳房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
接受过大学层次教育者接受CPM的几率比接受UM的几率高5倍;对癌症复发担忧程度更高者接受CPM的几率比接受UM的几率高3倍,比接受BCS的几率高4倍。
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的女性接受CPM的几率比接受UM的几率高10倍,比接受BCS的几率高19倍。但基因检测阴性者接受CPM的几率仍比接受UM或BCS的几率高一倍。
近亲中有至少两人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女性接受CPM的几率也显著高于UM或BCS(相对风险分别为5和4)。
霍利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对是否接受CPM做出决策的临床案例中,需要一个更好的策略以增加患者对自身罹患对侧乳腺癌风险及治疗措施净获益的理解,而在患者决策之前必须要对其准确告知所有事项。她们需要确切地理解CMP的后果,包括恢复时间长、严重手术并发症风险增加。”
霍利博士在和论文同时发表的评论文章中写道:“焦虑和恐惧会妨碍患者的正确决策,对无临床指征的患者实施手术可能会被认为是过度治疗,却能降低部分患者的风险。这一点应该纳入乳腺癌患者的教育程序,医生不仅要和患者沟通交流不同治疗方案的利弊,还需针对患者对乳腺癌复发的焦虑和担忧,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意见。如决策过程本身一样,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平衡,应该是患者和医生的共同目标。”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