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一文掌握│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佚名 来源:医脉通 日期:2017-06-08
导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约90%的患者存在JAK2、CALR或MPL体细胞突变,这种突变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ET的治疗目标是预防和治疗血栓合并症,目前应用的降细胞药物包括羟基脲(主要治疗老年患者)和干扰素α(主要用于年轻患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约90%的患者存在JAK2、CALR或MPL体细胞突变,这种突变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ET的治疗目标是预防和治疗血栓合并症,目前应用的降细胞药物包括羟基脲(主要治疗老年患者)和干扰素α(主要用于年轻患者)。‍‍‍‍

一、诊断

        ‍‍‍‍

        ‍‍‍‍对于疑诊为ET的患者,须行以下检查项目:

        ①外周血细胞计数;

        ②骨髓穿刺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

        ③骨髓活检病理细胞学分析和网状纤维(嗜银)染色;

        ④JAK2、CALR和MPL基因突变检测;

        ⑤BCR-ABL融合基因;

        ⑥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

        ⑦肝脏、脾脏超声或CT检查。‍‍‍‍

▲ 诊断标准

        ‍‍‍‍

▲ 血栓风险评估

        ‍‍确诊ET后,应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常应用血栓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具体如下表:‍‍

▲ 预后评估

        ‍‍评估患者预后时,建议采用ET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详见下表:‍‍

二、治疗

        ‍‍

        目前治疗ET的方案主要是将血栓和/或出血风险降至最小。根据血栓风险分层,临床工作中通常选择低剂量阿司匹林或常规随访治疗低危患者,选择低剂量阿司匹林和降细胞治疗治疗高危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网(ELN)推荐,所有ET患者若存在微血管症状,应选择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

        ‍‍

        ‍‍◇ 建议阿司匹林的剂量为100 mg,每天1次,最好在饭后服用。所有高危患者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除血小板极度增加的患者之外,而低危患者应取决于分子亚型、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微血管症状等。

        ‍‍◇ 对于血小板明显增多(≥1000×109/L)或有任一出血征象的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并且在应用前,应先评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排除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若患者为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则不考虑阿司匹林治疗。‍‍

        ‍‍◇ 对于血小板极度增多(>1500×109/L)的患者,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另外,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氯吡格雷。‍‍‍‍

        ◇ 降细胞治疗不适用于低血栓风险的患者,但可用于高风险的患者,药物选择如下表:‍‍

        ‍‍◇ 干扰素:起始剂量为300万U/d皮下注射,起效后调整剂量,最低维持剂量为300万U每周1次。另外,干扰素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减低、抑郁等精神症状,因此在使用干扰素前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精神病史。‍‍

        ‍‍◇ 羟基脲:起始剂量为15~20 mg·kg-1·d-1,8周内80%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可降至500×109/L以下,然后给予适当的维持剂量治疗。‍‍

        ‍‍◇ 阿拉格雷:起始剂量为0.5 mg每日2次口服,至少1周后开始调整剂量,维持PLT<600× 109/L。剂量增加每周不超过0.5 mg/d,最大单次剂量为2.5 mg,每日最大剂量为10 mg,PLT维持在(150~400)×109/L为最佳。

        ‍‍

        参考文献: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2.How to treat primary thrombocytosis.Blood.2016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