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

在线问诊难盈利 转型互联网医院有用么?

作者:贝贝 张秀丽 谢菁菁 来源:信息时报 日期:2017-06-06
导读

          互联网医疗机构动作频频

关键字:  互联网医院 |  | 在线问诊 |  |  

        互联网医疗机构动作频频

        互联网医疗此前曾是“创业蓝海”,近年来在资本“退潮”后,行业已形成由多家大公司划分市场的“稳定”局面,这其中,“巨头们”的一举一动受到业界关注。近期,记者就发现,两家互联网医疗综合体企业有新举措。

        5月15日,微医集团旗下的广州微医互联网医院与广东省中医院、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三方签约,成立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据省中医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作为龙头医院,今后将通过互联网技术,以远程会诊的方式将名老中医的资源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医联体单位,而微医集团方面表示,中医医联体成员将覆盖全国120多家中医医疗机构。

        无独有偶,已跨界互联网医疗的医药电商企业健客网也在同一天,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健客CEO谢方敏表示,本轮融资后,健客将继续重点发力慢病管理、布局互联网医疗,并继续探索智慧健康服务。有分析人士指出,微医和健客网的布局,反映出互联网医疗机构正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重点突破。“要真正做大做到盈利,确实需要把各自擅长的垂直领域做好做透。”

        多渠道谋求上市

        “健客已经为赴美上市做好了准备,计划在两三年内登陆纳斯达克。不过不排除在其他主板上市的可能性。”近日在宣布融资后,谢方敏透露了健康网未来上市的规划。在业界看来,上市是大部分老牌互联网医疗机构致力筹划的目标。

        自2015年起互联网医疗行业备受市场关注后,登陆主板、赴海外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等是互联网医疗机构的“老话题”,但是目前真正实现上市或挂牌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屈指可数”,以新三板为例,以互联网医疗为主营业务的仅“就医160”一家,而主板方面,暂无相关机构公布IPO或上市。有业内人士分析,政策未明晰前,互联网医疗处于“灰色地带”,证监会支持和否定机构上市都有“理由”。

        当然在风口之下,部分互联网医疗机构也以并购或投资等形式来进行“弯道超车”,曲线上市。据记者了解,多家上市公司重点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并购机会,并通过并购投资等形式,快速延伸自己在大医疗领域的产业链。在上市公司方面,目前涉及或投资互联网医院的包括宜华健康、朗玛信息、康美药业及复星医药等。

        短期内投资回报有限

        不过,投资互联网医疗机构,回报有限。以去年宣布总收入达10亿元人民币的微医集团(挂号网)为例,上市公司复星医药通过全资子公司累计持有挂号网9.73%股权,投资总额高达6500万美元,但是无论是该公司2014年和2015年年报,都显示微医集团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贡献是0。而2016年年报中,并未出现对微医集团的股权投资。

        对此,高特佳医疗投资集团高级研究员李挺分析指出:“互联网医疗机构的盈利目前不够稳定,即使机构有财务上的盈利,也不代表机构的商业模式很健康。很多机构现在并不靠主营业务来盈利,他们通过提供基层医院的医生培训来进行技术植入、设备租赁,其他服务可能是免费的,最后靠设备租赁来获利。”

        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了解,主营业务盈利模式不明确,一直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待解的难题。例如,很多机构的“在线问诊”已被验证为“难以盈利”,而即便转型为“互联网医院”提供更多服务,也由于医保限制及商业保险未大规模介入,短期内难实现盈利。

        “互联网医院大都定位在二次诊疗、复诊,通过互联网医院来远程会诊,连接打造医联体。收购基层医院现在有企业在做,但是怎么运营医院、怎么跟自己业务结合,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出来。”李挺认为,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但未来会有一个统一、成熟的商业模式成型,企业需要积累足够的医疗资源。

        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表示,随着未来监管措施出台落地,互联网医疗行业会走向新的阶段,今年年底到2018年,互联网医疗或再上风口,重新迎来资本层面的关注,紧跟政策导向、专业垂直且有大数据支撑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或“走得更远”。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