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是历史最悠久的口服抗凝药物;在21世纪以前,华法林是仅有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可作用于凝血瀑布中的IX、VII、X和II因子,而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则只作用于X因子,达比加群只作用于II因子。
在2017年的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孙英贤教授以“NOAC的发展,大道至简”为题做了精彩报告。
一、房颤流行病学
2010年,全球房颤人数估计为3350万。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北方地区35岁以上的自然人群中房颤的总体患病率为1.2%,而且房颤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房颤会明显增加患者的卒中风险,因此2016年ESC房颤指南推荐,抗凝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策略;口服抗凝药物(OAC)可预防卒中,并改善预期寿命。
二、抗凝药发展历程
抗凝药物的发展趋势可归结为单靶点、简便、高效和安全。自1930年代普通肝素被发现之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维生素K拮抗剂、低分子肝素、口服IIa抑制剂和口服Xa抑制剂,最后两类药物均为单靶点抗凝药,而且给药方式、抗凝效果及安全性也优于以往的大多数药物。
华法林是历史最悠久的口服抗凝药物;在21世纪以前,华法林是仅有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可作用于凝血瀑布中的IX、VII、X和II因子,而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则只作用于X因子,达比加群只作用于II因子。
华法林的固有缺陷
◈ 起效缓慢,早期高凝状态
◈ 食物、药物反应多
◈ 受基因型影响
◈ TTR>70%效果最佳,但INR达标率不高
三、NOAC vs 华法林
大型临床试验相继证实了NOAC的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与华法林相比,NOAC具有以下优点:
◈ 使用简单
◈ 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可预测
◈ 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较少
◈ 治疗窗宽
◈ 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
◈ 无需调整剂量
2011年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认为,NOAC的特点是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与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较少。
1.长期抗凝并发症及紧急情况处理比较
非急诊手术:华法林
◈ ①血栓栓塞风险较低或恢复窦律的患者,可不采用桥接治疗,中断华法林1周至INR恢复到正常范围:在止血充分的情况下重新开始华法林治疗;②具有较高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通常采用桥接治疗。多数患者术前5d停用华法林,当INR<2.0时,开始全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前持续静脉内应用普通肝素,至术前6h停药,或皮下注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术前24h停用;
◈ 根据手术出血的情况,在术后12~24h重新开始肝素抗凝治疗。出血风险高的手术,可延迟到术后48~72h再重新开始抗凝治疗,并重新开始华法林治疗;
◈ 若INR>1.5但患者需及早手术,可予口服小剂量维生素K(1~2mg),使INR尽快恢复正常;
非急诊手术:NOAC
◈ 无需在围术期采用肝素桥接;通常术后止血充分可于6~8h重新给药。
2.需急诊手术或有大出血者
◈ 可考虑静脉注射维生素K(5~10mg)。如疗效不明显,除可追加维生素K1外,尚可输入新鲜冷冻血浆以增加各种凝血因子,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可以更有效而迅速的逆转抗凝过度引起的出血;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INR值调整血液制品和维生素K1的用量;
◈ 发生与华法林相关的颅内出血患者,在随访头颅CT扫描确定颅内血肿逐步吸收后,大多数可在颅内出血后2~4周重新开始抗凝治疗;
◈ 因NOAC与华法林相比可明显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这部分患者也可考虑改用NOAC。
3.不同抗凝药物转换的比较
◈ 不同抗凝药物转换过程中需要在保证抗凝不中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出血风险。①华法林转换为NOAC:停用华法林检测INR,当INR<2.0时,立即启用NOAC;②NOAC转换为华法林:从NOAC转换为华法林时,两者合用直至INR达到目标范围。合用期间检测INR的时间应在下一此NOAC给药之前;NOAC停用24h后检测INR以确保华法林达到目标强度;换药后1个月内密切监测以确保INR稳定;③NOAC之间转换:从一种NOAC转换为另一种时,在下一次服药时,即可开始服用新的NOAC,肾功能不良者可能需延迟给药。
总结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改善了房颤抗凝的有效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增加了给药的便捷性,为房颤卒中预防带来了新的、更好的治疗选择。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