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鳞癌在肺癌中较少见,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肺腺鳞癌约占肺癌的0.4%~4.0%。
肺腺鳞癌在肺癌中较少见,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肺腺鳞癌约占肺癌的0.4%~4.0%。
可从病灶形态、边界和是否形成空洞等特征加以鉴别
肺腺鳞癌影像学上与其他类型的肺癌较难鉴别,但。大体上,且中央型肺腺鳞癌组织学上,而周围型肺腺鳞癌组织学上。
肺腺鳞癌的术前诊断是个难题,通常术前病理(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等取活检)会被诊断为腺癌,然而通过术前支气管镜刷片或细胞冲洗液诊断为肺鳞癌。因此,在手术前要诊断肺腺鳞癌有一定困难,一般在手术切除的大体标本行病理检查后可明确诊断。
肺腺鳞癌的治疗
Ⅰ~Ⅲ期肺腺鳞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肺腺鳞癌的手术术式虽与肺腺癌等相似,但其预后更差,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提高,而手术仍为肺腺鳞癌的首选及主要治疗方法,也是唯一能使患者治愈的方法。
手术方式大致有下列几类:肺叶切除术、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和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外科手术等,手术的方式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基本相似,术中根据肿瘤位置、肿块大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因此,。
化疗
手术治疗是其根治手段
对于肺腺鳞癌,,对于可切除的肺腺鳞癌患者,。对于EGFR突变的患者,培美曲塞及铂类的联合应用似乎可以取得更可观的疗效。
靶向治疗
GFR-TKI药物对肺腺鳞癌治疗有效,且对于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野生型患者。
目前,针对EGFR的治疗是NSCLC中应用最广、疗效最确切的驱动基因靶向治疗,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最早用于临床的是吉非替尼。E
对于EML4-ALK基因融合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仍需以后的研究来提供克唑替尼等药物在肺腺鳞癌中疗效的数据。
针对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EML4-ALK)融合基因的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是明确的。对于肺腺鳞癌患者,在临床上可以行EML4-ALK基因检测,对于检测到该基因的患者,可考虑尝试应用克唑替尼进一步治疗。
对于c-Met及其靶向治疗药物在肺腺鳞癌患者中的应用情况需进一步研究,使肺腺鳞癌患者亦可从中获益。
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ellular-mesenchymal to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其异常活化在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肺癌)中发生。
通过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标本可行基因测序,研究已证实的基因有EGFR、K-ras和EML4-ALK等,在临床上,许多肺腺鳞癌患者从靶向治疗中获益。因此,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应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肺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肺腺鳞癌的预后差,患者的生存时间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显著提高肺腺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且病理分期显著影响其预后。
肺腺鳞癌是区别于肺腺癌和肺鳞癌的特殊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其恶性程度更高,预后较差。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单纯通过痰脱落细胞、支气管镜小活检及刷片等方法较难诊断,
目前,肺腺鳞癌患者行手术后辅助化疗的意识逐步建立,但姑息治疗的具体方案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差异如何,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以寻找更加合适的化疗方案。EGFR、ALK和c-Met等驱动基因及靶向药物的研制为肺腺鳞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为未来改进治疗方案提供机会,并对于适合的潜在人群提供靶向治疗的机会。
来源:赵文君,王旭,马克威.肺腺鳞癌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杂志,2017,39( 4 ): 241-244. 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7.04.001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