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是一类罕见的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临床较少见,预后很差,相关治疗性研究资料也不充分。根据现有资料,小编总结了该罕见病目前的治疗手段及治疗进展。详情如下:
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是一类罕见的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临床较少见,预后很差,相关治疗性研究资料也不充分。根据现有资料,小编总结了该罕见病目前的治疗手段及治疗进展。详情如下:
一线治疗
对于惰性无症状期患者,采取严密的观察监测是较为合适的处理方法,目前无证据显示早期治疗干预会使患者获益,但多数情况疾病会进展,甚至速度很快,因此应严密监测。B-PLL较为罕见,治疗信息大多来源于小样本研究,但这类疾病与CLL、MCL和MZL存在重叠,因此治疗方案主要由这些疾病衍生而来。类似于CLL,TP53基因缺失或突变会导致这类患者传统化疗的预后不良。
对于TP53正常的患者,传统的化学免疫治疗方案,FCR或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仍然是适用的。单药嘌呤类似物也有可能带来不错的反应(总反应率[ORR]约50%,但反应持续期[DOR]较短)。在一项2期研究中,14例B-PLL患者接受了他丁治疗后,部分缓解率(PR)为50%,但未达完全缓解(CR),中位DOR为12个月;Saven等报道克拉屈滨治疗8例B-PLL的患者,4例获得CR,3例获得PR,中位DOR分别为14个月和3个月,单药利妥昔单抗延长了1例患者的CR;Montillo等报道了克拉屈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20例CLL和9例B-PLL,ORR为38%,2例B-PLL达到CR或PR;Chow等报道了4例B-PLL和38例CLL经利妥昔单抗、表柔比星和氟达拉滨治疗后,ORR为95%,4例B-PLL均获得CR,中位PFS为61个月。基于CLL研究报道,利妥昔单抗联合FC或苯达莫司汀被推荐为B-PLL的一线治疗选择。
对于TP53突变的患者,阿仑单抗已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并可通过一项患者药品取得计划治疗该类患者,尽管此药已不被许可用于CLL的治疗。最近研究发现,B细胞受体(BCR)抑制剂(伊布替尼)对伴17p-突变的CLL患者有效,并已被批准用于伴17p-突变的CLL的一线治疗。Gordon等报道了2例B-PLL患者经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后,CR 超过12个月。Idelalisib,一种PI3Kdelta抑制剂,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CLL。Eyre等报道5例伴TP53突变的B-PLL患者经该药治疗后,3例CR,2例PR,并且CR至今已持续了6.5~10个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接受化疗的B-PLL患者复发率高,缓解持续时间短,并且常伴有TP53异常。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伴TP53异常或复发患者的治疗,虽然减低强度的预处理方案拓宽了这一疗法的适应证,但年龄(大于65岁)和耐受性仍会成为阻碍。但研究报道,患者在移植后的预后存在差异,有些患者中位PFS仅3.5个月,而有些复发难治性患者却达到了较长期的CR(超过60个月)。
复发或难治性B-PLL
B-PLL不能通过化疗或靶向抗体治愈,复发可能性很大,有些患者缓解持续时间短。对于这类患者复发后,可选择与一线治疗方案相似或相同的方案,如化学免疫治疗方案,具体要依据一线治疗后的缓解持续时间。
早期复发或伴遗传学异常如TP53的患者,可以考虑接受新型BCR抑制剂如伊布替尼治疗,或其他在试验中表现出疗效的方案,或纳入临床试验。
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的患者,预后非常差,并且第一年的复发率最高,因此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状态,早期发现复发症状,早期干预。
B-PLL的治疗原则
♦ 无症状惰性期:观察与等待至疾病进展
♦ 一线治疗:TP53正常选择FCR、BR;TP53异常选择阿伦单抗、伊布替尼等
♦ 巩固治疗:符合条件且TP53异常者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复发/难治性疾病:重复一线治疗如化疗免疫方案,BCR抑制剂,临床试验,也可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参考文献:
1.Prolymphocytic Leukemia: New Insights in Diagnosis and in Treatment.Curr Oncol Rep (2017) 19: 29
2.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5)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