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早期CLL分期要对影像学扫描say no?

作者:佚名 来源:医脉通 日期:2017-03-31
导读

         在美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最常见的白血病,多发于老年人(中位年龄为70岁)。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无症状,许多患者是在常规血液检查中偶然发现淋巴细胞增多。有些患者会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减轻和盗汗,或淋巴结肿大所致的器官压迫等。对于这类无症状患者而言,明确疾病分期时,有必要进行影像学扫描(如CT扫描)吗?本文将通过一则病例,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文献原文)

        在美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最常见的白血病,多发于老年人(中位年龄为70岁)。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无症状,许多患者是在常规血液检查中偶然发现淋巴细胞增多。有些患者会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减轻和盗汗,或淋巴结肿大所致的器官压迫等。对于这类无症状患者而言,明确疾病分期时,有必要进行影像学扫描(如CT扫描)吗?本文将通过一则病例,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文献原文)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高血压病史,自述近来身体健康,无体重减轻、发热或夜间盗汗等症状。他服用的药物包括赖诺普利和氢氯噻嗪。经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无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36.8 × 109/L(参考值:3.5-10.5 × 109/L),淋巴细胞占82%,血红蛋白13.8g/dL(参考值:13.5-17.5),红细胞比容41.7%(参考值:38.8-50),血小板计数为212 × 109/L (参考值:150-450 × 109/L)。外周血涂片显示小淋巴细胞居多,无原始细胞。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显示有CD3,CD5,CD10,CD20和CD23阳性表达的克隆性B细胞群,这些结果证实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诊断。为了明确该患者的CLL分期,遂予腹部、胸部和盆腔CT扫描,但结果未发现任何肿块。随后该患者被收入至血液肿瘤门诊,鉴于缺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等症状,最终确定为低危0期CLL。

        该患者未接受特定治疗,每6个月一次随访,随访检查包括病史、血细胞检查和体格检查等,未再行影像学检查。直到4年后,该患者出现更显著的淋巴细胞增多和血细胞减少。

讨论

        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是检查时最常见的症状,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发生于骨髓浸润或伴随自身免疫性过程。通常诊断CLL需进行外周血流失细胞术,而骨髓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不是必检项目。CLL分期依赖体检和简单实验室检查,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分期系统为Rai分期系统与Binet分期系统。这两种分期系统均侧重于患者有无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不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

        鉴于文中患者不存在淋巴结肿大、器官肿大和血细胞减少,所以被确诊为改进后Rai 低危0期和Binet 0期。早期无症状患者预后良好,通常不需治疗,每3~6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病史、检查和完全血细胞计数分析。淋巴细胞倍增时间少于12个月提示为更侵袭性疾病。检测分子标记物如染色体、免疫球蛋白重链突变状态和ZAP-70水平也能进一步帮助预测。

        由于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处于疾病早期,所以临床医生没必要常规行CT扫描,而CT扫描用于预测早期CLL对治疗的反应时也并未显现出应用价值。另外,NCCN指南推荐中也提到,早期CLL不需进行常规影像学扫描。而对于出现疑似腹部或盆腔肿大引起的体征或症状(如输尿管梗阻、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应进行影像学检查。

        除经济负担外,CT扫描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的造影剂毒性损害;部位虽小,但频繁照射后,恶性病变风险却增加;意外的检查结果也会导致患者焦虑。

        因此,病史、体格检查和全血细胞计数评估仍然是早期CLL患者疾病分期和临床随访的方法,而CT扫描不应该用于患者的基线分期和随访。

        编译自:Staging CT Scans in Early-Stage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7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