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

Stroke:出血性中风后神经元死亡的机制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 日期:2017-03-05
导读

         颅内出血导致的残疾及死亡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颅内出血后的不良结果主要是由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引起的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继发性损伤归因于血红蛋白及来自裂解红细胞的氧化产物血红素。

关键字:  出血性中风 

        颅内出血导致的残疾及死亡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颅内出血后的不良结果主要是由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引起的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继发性损伤归因于血红蛋白及来自裂解红细胞的氧化产物血红素。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旨在评估由于血红蛋白和血红素引起继发损伤的潜在细胞死亡机制,以拓宽此后的治疗选择。

        研究者们研究了暴露于血红蛋白或血红素的体外培养神经元中的细胞死亡机制。使用涉及所有已知的细胞死亡途径的化学抑制剂。使用分子标记和电子显微镜确认鉴定的细胞死亡机制。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铁死亡和坏死的化学抑制剂保护血红蛋白和血红素诱导的毒性。相比之下,半胱氨酸蛋白酶依赖性凋亡,蛋白质或mRNA合成,自噬,线粒体自噬或parthanatos的抑制剂没有影响。因此,在体外和体内脑内出血后,铁死亡和坏死的分子标记增加。电子显微镜显示血红素诱导坏死的表型。铁死亡及坏死抑制剂可以缓解死亡> 80%,并且在体外也具有类似的治疗窗。

        此项研究表明:实验性颅内出血具有铁死亡和坏死细胞死亡的特征,但不具有半胱氨酸酶依赖性凋亡或自噬。由裂解血细胞诱导的铁死亡或坏死信号传导足以导致神经元坏死的死亡阈值,并且抑制这些通路中的任一个元素均可以使细胞低于该阈值而存活。

        原始出处:

        Zille M, Karuppagounder SS, et al.Neuronal Death After Hemorrhagic Stroke In Vitro and In Vivo Shares Features of Ferroptosis and Necroptosis.Stroke. 2017 Mar 1. pii: STROKEAHA.116.015609.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5609.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