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由于其半衰期短,起效快,降低脑耗氧量和降低颅内压的优点在临床上普遍用于各种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重症患者的镇静。
丙泊酚由于其半衰期短,起效快,降低脑耗氧量和降低颅内压的优点在临床上普遍用于各种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重症患者的镇静。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infusionsydrome,PRIS)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大剂量、长时间输注丙泊酚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脂血症、肝脏脂肪浸润、横纹肌溶解、心律失常和难治性的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PRIS的诊断除了有长时间、大剂量输注丙泊酚的先决条件外,还包括下列条件:①突发的或相对而言较为突然发生的、显著的心动过缓,对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且迅速进展为心脏停搏;②高脂血症;③临床上可见有肝脏肿大,或者尸检发现肝脏脂肪浸润;④代谢性酸中毒,且动脉血中至少有一次碱剩余绝对值>-10;⑤存在累及肌肉的证据,如横纹肌溶解或肌红蛋白尿。阳性诊断标准:①加②、③、④或⑤中的任一条。
1.PRIS
1992年Parke首次报道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需呼吸机治疗而使用丙泊酚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缓慢心律失常最后心力衰竭死亡的病例。1998年Bray总结了13例丙泊酚相关的死亡病例,率先将其命名为“PRIS”最初认为PRIS只发生于儿童,而2000年报道了第一例成人PRIS死亡病例。随后大量的报道了严重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ies,TBI)、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或脓毒症患者使用丙泊酚镇静的死亡病例。
2001年5例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ICU发生不明原因的心搏骤停。在确认其为PRIS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67例脑外伤患者连续输注丙泊酚超过48h,其中7例(10%)符合PRIS诊断标准,丙泊酚的输注速度均大于5mg·kg-1·h-1。根据制造商的药品说明书显示镇静的普通剂量为0.3~3mg•kg-1•h-1或更高,或根据各人情况或临床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在目前的研究中丙泊酚总用量为正常的5倍以上。
2009年一个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得出结论,危重成人PRIS的发生率为11%。而2011年一项调查显示危重成人PRIS发病率为2.9%。一项72例危重成人患者研究结果表明,PRIS的发病率为41%和总病死率为33%。美国FDA的MedWatch系统分析了1139例患者中疑似PRIS病例约30%。近年来PRIS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2.PRIS
2.1脑外伤
PRI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复杂,丙泊酚用于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要高于正常患者,最值得关注的是神经损伤可能是引发PRIS的一个重要因素。Schroeppel等统计了7852例创伤重症监护室(traumaintensivecareunit,TICU)患者,PRIS的发生率为2.9%,所有PRIS患者均存在TBI。
2.2线粒体疾病
Vanlander等报道了一例成年Ler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患者发生PRIS。LHON是一个母系遗传的线粒体疾病。已经发现有大量患者存在缺乏氧化磷酸化酶系编码的呼吸链复合物I,而患有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成年患者发展发生PRIS可证明PRIS的发生是由于抑制了氧化磷酸化的假说。丙泊酚的有害影响可能是由于其化学性质,表现出较强的氧化还原电位。因此,丙泊酚可接受复合物I释放的所有电子,阻止了新的氧化,这样通过氧化磷酸化系统抑制进一步的电子转移。作为其副作用的一部分,丙泊酚被认为抑制游离脂肪酸的卩氧化和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导致破坏三磷酸腺苷产生,细胞缺氧,和积累脂肪酸有毒的中间产物,据推测丙泊酚中的脂质成分可能会成为患者脂肪酸氧化缺陷毒性的来源。成年线粒体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发生PRIS的风险,对怀疑线粒体疾病的患者,特别是不稳定的危重患者,慎重使用丙泊酚。
2.3热量摄入不足
危重患者往往有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从而增加脂肪动员和利用。循环中的脂肪酸可以促进患者发生PRIS。危重患者保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防止代谢紊乱从而防止PRIS发生。研究人员提出,6~8mg•kg-1•min-1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抑制脂肪的代谢并可能防止PRIS的发生。在丙泊酚配方中的脂质也可能促进PRIS的发生。使用更浓缩丙泊酚溶液可能有助于减少丙泊酚的脂质负担。还有研究表明和七氟醚相比丙泊酚可引起代谢紊乱,在未成熟的猪大脑皮层内丙泊酚大量糖原消耗占储存的70%,导致乳酸堆积。
2.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一项研究显示11例发生PRIS的患者中91%的患者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80%为输注丙泊酚后使用)。Schoeppel等的研究中所有发生PRIS的患者都使用过高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重症监护病房特别是需要增加升压药剂量或心脏衰竭的患者使用丙泊酚时应提高警惕。美国危重护理学院医学院建议临床医师,心脏衰竭或需使用大剂量升压药的患者需替换其他镇静药。
其他以往有报道儿童发生二次小剂量接触丙泊酚发生PRIS。近年发现成人再次小剂量使用丙泊酚发生PRIS。有报道显示肥胖患者可发生PRIS,可能与多余脂肪有关。
3.PRIS诊断
3.1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早期表现,PRIS发生几小时内即可出现。一位成年女性癫痫发作,入院大剂量输注丙泊酚,首先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后进一步加重,最后发展为PRIS。可见如大剂量长时间输注丙泊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
3.2心电图
一例成年男子以癫痫持续状态住院治疗,长期大量输注丙泊酚后出现典型的I型Eriugada心电图,随后发展为PRIS。持续输注大剂量丙泊酚可发生PRIS,早期如发现Brugada-patternST抬高,V1和V3ST段抬高先于恶性心律失常出现,心率先升高后发生心动过缓,右束支传导阻滞,应立即停止丙泊酚的输注,可以避免发生PRIS。
3.3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
Schroeppel等2006年1月到目前为止在其医院规定连续输注丙泊酚的患者必须每日测量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PK)和乳酸,如有出现不明原因的CPK增至5000U/L或乳酸增至4mmol/L时,将停止丙泊酚输注并换用备用镇静方案。与之前相比死亡率降低93%,基本消除该院PRIS的发生。也有大量报道显示乳酸增高为PRIS发生的首要症状。
上诉症状出现后,如不加以重视将随即发生高脂血症,B超显示肝脏肿大,病理结果为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MRI显示肌肉病理性弥漫性水肿,符合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甚至肾脏衰竭,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4.PRIS治疗
在确诊为PRIS后,首先应立即停止丙泊酚的使用,随后主要是对症治疗,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升压药的使用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积极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用来降低横纹肌溶解引起的肌红蛋白尿对肾脏的损害,避免肾脏衰竭的发生,纠正电解质紊乱。已有报道严重的PRIS心血管衰竭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和(exri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暂时性维持终末器官血流量。
5.PRIS预防
大多数PRIS病例报道,丙泊酚输注剂量均超过4mg•kg-1•h-1,时间大于48h,因此临床上应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时间输注并保证充足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严重脑外伤、癫痫、脓毒血症、线粒体疾病或需要大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的危重症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丙泊酚镇静或可选择其他镇静药物代替。如不能避免长期大量输注应每日监测CPK和乳酸,如发现代谢性酸中毒、CPK、乳酸升高或心电图出现Brugada-patternST断抬高应立即停止丙泊酚的使用。
6.
PRIS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的一个适当的描述必须包括启动因子(重大疾病)和触发因子(大剂量的丙泊酚,儿茶酚胺和类固醇)。临床医师应该合理使用丙泊酚,尽量避免PRIS发生的高危因素,早期识别PRIS症状,及时进行处置,防止其严重后果的发生。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