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教你解读化验单 | 白细胞高代表啥?

作者:佚名 来源:大家医联 日期:2017-02-24
导读

         人们到医院看病,医生问诊、查体后,常常会开化验单检查,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关键字:   | 白细胞 

        人们到医院看病,医生问诊、查体后,常常会开化验单检查,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防止病原体的入侵的作用。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前三种因其胞质内含有嗜色颗粒,故称为粒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

        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0)×10^9/L

        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单核细胞占3%-8%,淋巴细胞占20%-40%。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

        白细胞分为5类

        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健康搜索的脾肿大(如门脉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等),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霉素)反应等。

        医生参考白细胞化验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做出综合的诊治方案。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