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研究评估了静脉予以阿替普酶在UKO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的症状。
未知发作的中风患者(UKO)被排除在血栓溶解治疗之外。
近期,一项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研究评估了静脉予以阿替普酶在UKO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的症状。
研究数据来自47237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医院内接受静脉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医院均参与2010年至2014年间卒中国际卒中血栓溶解登记中的安全实施治疗。
两组研究人群定义为:(1)UKO患者(n = 502)和(2)在中风发作4.5小时内治疗的患者(n = 44875)。
结果测量是症状性脑内出血每次安全实施治疗,并在治疗22至36小时后神经影像学和死亡率以及3个月后由改良Rankin量表评估的功能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UKO组的患者年龄显著较大,基线时的卒中更严重,溶栓时间比≤4.5小时组更长。 Logistic回归显示症状性脑内出血的风险类似(调整的优势比,1.09; 95%置信区间,0.44-2.67),功能独立性没有显着差异(修正Rankin量表评分0-2;调整优势比,0.79; 95%置信区间0.56-1.10),但UKO组比≤4.5小时组的死亡率更高(调整后的优势比,1.58; 95%置信区间,1.04-2.41)。与UKO组相比,在4.5小时内治疗的患者在改良Rankin量表的整个范围内显示残疾减少(常见调整的优势比,1.29; 95%置信区间,1.01-1.65)。
此项研究数据表明,与批准的时间窗内治疗的患者相比,UKO卒中患者没有出现症状性脑内出血的过度风险,但死亡率增加且有利结局降低。
原始出处:
Dorado L, Ahmed N, Thomalla G et al.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Unknown-Onset Stroke: Results From the Safe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 in Stroke-International Stroke Thrombolysis Registry.Stroke. 2017 Feb 7. pii: STROKEAHA.116.014889.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