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我返回了千里之外的河南老家。相对节日期间依旧坚守岗位的同仁来说,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幸运,夹杂着一点点的窃喜。在家的这几天,是与家人亲戚团聚的快乐日子,是与邻里朋友欢聚的短暂光阴。出于职业的本能,我特意的了解了乡亲邻里的健康问题,他们对于健康的理解,让我有了深深的思考,这思考里充满了忧虑与无奈。
这个春节,我返回了千里之外的河南老家。相对节日期间依旧坚守岗位的同仁来说,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幸运,夹杂着一点点的窃喜。在家的这几天,是与家人亲戚团聚的快乐日子,是与邻里朋友欢聚的短暂光阴。出于职业的本能,我特意的了解了乡亲邻里的健康问题,他们对于健康的理解,让我有了深深的思考,这思考里充满了忧虑与无奈。
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恶补式的高盐、高脂、高甜等“重口味”,给故乡村民身体的耐受能力带来了极大压力。身边人的健康隐患,远比大数据带来的感受更加直观。他们对健康的理解还停留在20年前,健康指标被忽视、被轻视、被无视,处于亚健康的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最苍白的莫过于他们对于健康知识的认知盲区。
这些年,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代表的富贵病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曾经的贫穷让村里的人害怕极了衣不保暖、食不果腹的日子,想当初吃不起盐,一大锅饭就放一丁点盐巴;食用油太贵,就用筷子沾了些放在锅里;买的猪肉少,包饺子时馅子里面放得全部是细粉萝卜……稍微有些改善,就觉得饭菜很香,日子很满足。但现在不同了,人们的生活富足了,肚皮也都撑起来了。
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饭菜不咸就没味,油水不多就不香,肥肉少了就不下饭。如村里的婶子说,以前两年还用不了一壶油,现在三个月都不够用,如今一天吃得肉都比以前一年吃得肉还多。短短20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物质紧缺的年代到物质充沛的当下,人还是那个人,胃还是那个胃,血管还是那条血管,但是吸收量与排出量都有了质的改变,这并不是好事,急剧增加的富裕物质让身体耐受能力遭受到极大的压力。
据笔者走访了解,不到五十户的村落,高血压、高血脂症状的就达二十余人,高血糖五人以上,也就说每两家就有一名三高人群,一半以上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受到慢性病的侵扰。这不是危言耸听,曾经看多了大数据,但深切感受身边人处于这样的健康指标仍不禁捏了把冷汗。然而这并不是最可怕的,让人不可理解的是他们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2016年共有2名村民因为“急病”死亡。其实,他们所说的“急病”不过是心梗、脑梗一类的心脑血管疾病,但他们不知道这与三高指标密切相关。不少群众以为今天吃了药,血压降了下去,明天就不用吃了;高血糖注射了胰岛素,就可以大快朵颐了;患了脂肪肝,没什么症状不要紧……这种错误的用药理念与健康观念在他们中间广泛传播。你去纠正他们,却被他们的不以为然感到心寒与无奈。在他们看来:偶尔的头疼胸闷算不上什么,农村人吃苦受累习惯了,什么痛什么苦没经历过,这点小病算得了什么!
春节期间,家中的一位亲戚来我家做客。这位亲戚肚子鼓鼓的,询问得知已患有脂肪肝和高血压。因为平时都比较熟悉,作为医学生的自己连同另外一位亲戚便向他宣教患上这两种病所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让他少吃肥肉,少吃鸡蛋黄。我们和他说着,他却不以为然,说着说着将一块“大肉”填进嘴里,边嚼边说:没事,少吃点没事。我看着他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内心五味俱全,放下手中的筷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生病吃药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因缺少对疾病的系统了解,用药的方式和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改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然成为大部分村民的首选。病急乱投医,错误的用药方法,让疾病得不到及时诊断,暂时的症状掩盖加重了他们的病痛。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真切的存在,但似乎谁也不相信“一点小病”发展到最后,需要他们举债看病就医。
我的姨父患风湿性疼痛多年,吃了一种名叫“活血止痛丸”的药,他自己觉得很管用。我的舅舅得知后,就询问姨父的药品购买的来处,说自己也要试试看。我拿到药瓶看了看,适应症上写着针对风湿一类的疼痛,就告诉舅舅这个药不适用他的坐骨神经痛。但他仍然深信不疑,自觉地既然别人吃了管用,自己也能行。好在他去买药时,被告知已经没有这种药了,原因竟然是这种药没有国药准字。
像我的舅舅这种看病就医心态,在不少群众中根深蒂固。他们以为腿疼就是腿疼,肚子疼就是肚子疼,头疼就是头疼,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感受的大多都是表层,对于这种表层的症状,他们误以为别人吃药管用,同样会适用于自己。可是,暂时的止痛,让深层的身体问题却难以发觉,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让症状不断加重,让疾病日益恶化,等到病痛忍无可忍时再去看病就医,轻则受罪花钱,重则性命呜呼,为时已晚时,自己后悔,医生惋惜,家人遗憾。
网络的全覆盖让农村群众的生活更便捷,这种便捷也延伸到健康领域。但在不明疾病的情况下,“百度成医”的习惯已深入他们心中。在他们看来,有什么病上网百度一下,吃什么药上网百度一下,看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快捷。但他们不知道看病又从来不像今天那么走向误区。百度看病的背后,同样是对知识的误解与对健康的不负责。但让人遗憾的是没人能告诉他们这是错误的,没人能够说服他们这是不科学的。他们对与“网络健康知识”的信服远胜于一个口说无凭的医学生。
和我家有些亲戚关系的三伯身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自己平时关注不够,又不加控制,不舒服了就休息下,难受了就服点药,而且所服药大都是农村电视台上广播的或听人介绍的“神药”,病情一步步走向恶化,在晕倒了几次后,终于决心去做手术。由于病情复杂,住了许久的院,花费了十多万,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原本一个小康家庭,活脱脱的返了贫。连他也没想到,原本从一小小的症状能恶化到丢掉性命这种地步。欠下的巨额债务,让他未来的生活履步维艰。
拖延,让健康的生命脆弱的不堪一击;生活,让他们在疾病面前选择妥协。只有身在农村才能感受到那种患癌以后的绝望,一来找不到“大医院”的医生去看,二来舍不得、也花不起那么多钱去看,三来在他们认知中,癌症=死亡,看了也白看。但归根结底,还是他们对于疾病的理解还相当落后,“小病”不重视,“大病”太绝望,生活的不易压倒了他们每一个去看病的勇气,让我们深思,也让我们悲哀。
村里我的本姓族人和一位刘姓邻居同时患癌,相比较两人的疾病治疗难易程度,刘姓患者的相对教轻。但两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治疗方法和术后调养不同,决定了最后截然不同的结果。常姓族人的妻子是教师,检查得知丈夫患癌以后,四处借款筹钱,带着老公到市里大医院手术治疗,“连开了两刀”,终于将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回到家,这位患者的妻子一心一意的侍候他,吃得好穿得好,衣食无忧,让他安心养病。
刘姓患者夫妻两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当他得知自己患癌以后,也积极进行了手术。但手术后正值农忙时节,出院不过一个月后,就下地干活,扛麦袋,拉车子,吃不好饭,“每天累得躺在地上起不来”……按照他的话说:麦子熟透了,再不收,就烂在地里了。麦季没过去,癌症就复发了,家里给他选择了放弃治疗,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而本姓族人的这位患者身体依旧健康硬朗,看不出他曾与死神激烈的搏斗过。
活下来的这位本姓族人患者,村里人都说他命大,是村里第一位患癌后能治愈的人。这多亏了他的妻子,积极治疗,懂得调养,阳光面对;逝去的刘姓患者,却让大家对他充满了无比的遗憾,家中有三个孩子,面对生活的重压,疾病让他无能为力。一方面,在不少村里的人看来,患了癌症就等于被判了死刑,错误的以为治与不治都是死;另一方面,忙碌的农活让他们身不由己,疾病能拖则拖,术后调养被完全忽视,只无奈疾病不等人,熬到最后,让生命走到了尽头。
我的父亲春节回家时,听他说自己腹痛,以为只是偶尔的正常疼痛。过完年,我看到有次蹲下来,就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腹部疼痛;我又问他多久了,他回答说两个多月吧。我相当郁闷,那么久为什么不去看医生?原来,父亲之前因为腹痛去医院挂了号,只因当时有事没看得上,后来回老家以后忙活着过年,忙着忙着就顾不上自己的病了,而后一转眼就疼那么久了。我听完父亲的话后,立即带他去乡镇卫生院看病,好在检查结果还算很好,只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你看,哪怕是我的父亲,也是这样的,身体不舒服一拖再拖的不去看病。殊不知,什么事都能耽误,唯独疾病不能。我的父亲不知道只需要做了检查,吃点药,这种病就不会这么肆无忌惮的折磨他两个多月。是什么让他这么有忍耐的面对疾病?是生活的琐碎,是对健康的无知,是对麻烦的躲避,是对花销的顾虑,这么多原因混淆起来让人心中如麻。
改革开放让人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每一位故乡人的肚皮鼓了起来。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被拉大,但不管贫与富,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同样的误区,那就是对健康的认识。有钱的人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能治好所有的病,从一开始就不重视;没钱的人,对疾病充满了恐惧,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直至无药可医。这种局面让人痛心,我们摆脱了吃不好穿不暖的时代,却进入了吃得多、吃得乱的窘境。当吃与喝成了威胁我们健康的慢性毒药,我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环视整个村落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生存环境的看法丝毫没有多大的改变。本县城内就有一个号称规模国内最大的味精厂,水污染、空气污染严重到什么地步没人知晓;一百公里内的隔壁县城有一个国内“知名”的癌症村,而在自己生活的村落里没人知道现在村里患癌的人会显著增加。
要离开的前一天下午,我陪母亲在村落里闲逛。在村庄的沟渠旁边、田间地头、分岔路口等都堆满了白色的垃圾,还是各类的生活垃圾,虽然冬日气温很低,但那种泛着各类物质腐烂的恶臭味道扑面而来,肮脏的污水一点一滴的浸入地下,看完以为生活在工厂旁。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对他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影响,不过不是空气不好闻、感官不雅观罢了。
村里都安上了自来水,当地政府说水源取自于地下八百米的井下。但据村里的“能人”说:这些自来水,其实并不是深层的地下水,而是从表层抽的水。2016年,当地政府又统一安装了过滤器,只需要花费280元即可,半年换一次过滤阀。村里的人在一起闲谈时,说到过滤器都持怀疑态度,一方面认为一个小小的过滤器能对净化产生多大效果?另一方面出水口太小,接一盆水要等好久,大家用起来都不习惯!
农村人最主要的是田地,曾经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为每个季节的收获。如今科技的进步,人们再也不用弯腰拔草了,因为有除草剂;人们再也不用下地逮虫了,因为有除虫剂;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麦子生病了,因为有特效农药……一切要靠体力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药解决。然而,这些药最终都流向了哪里?流向了乡间地头的沟渠里,那里的鱼虾早已灭绝了多年;流向了每一位曾经勤劳人民的胃里,让五脏六腑都深受其害。
村落还是那片村落,但空气早已不是、河水早已不是、庄稼早已不是,唯独还剩下很久以前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认知。而这些理解早已成了误解,这些认知早已成了无知。我故乡的乡亲,谁都无法解释为什么患上的疾病越来越千奇百怪,谁都无法解释那条河流、那片天空、那座村落与这些疾病存在着那些联系。在他们的眼中,病了或许就是病了,死了就是命运,可是他们不知道死亡的背后存在多大的遗憾、多大的无知和多大的无奈!
多少次,我的故乡都在梦里出现。我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土一水,可是当我真正走进它时,又深深的感到恐惧、自责与憎恨。我爱故乡的勤劳,淳朴与憨厚,但我同时讨厌它的偏执,愚昧和无知,那是一种无法改变现状的苍白无力感,那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愧疚感,那是一种心怀美好向往却又止步不前的惶恐感。我不愿意看到一位位乡亲的疾病被无知耽误而后成为不治之症,我不愿意看到当死亡降临时他们才奋力挣扎的苍白面孔,我不愿意看到我的故乡逐渐地变得陌生直到我再也不认识……然而在这之前,我的故乡和这里的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