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球蛋白血症( cryoglobulinemia,CG) 是指人体血液中含有冷球蛋白的一类疾病。此病常继发于淋巴增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文章原文)
冷球蛋白血症( cryoglobulinemia,CG) 是指人体血液中含有冷球蛋白的一类疾病。此病常继发于淋巴增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文章原文)
一、分型
根据病因及冷球蛋白成分可将此病分为3型:Ⅰ型:为单细胞系型,即单克隆来源的免疫球蛋白,有IgG,IgM,IgA 和冷凝溶蛋白四种。Ⅱ型:为混合型,由两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组成,其中之一为单克隆来源。Ⅲ型:为多克隆原型。Ⅰ型不抗补体,通常引起大血管损伤,其机制不明,Ⅱ,Ⅲ型均为混合型。
二、发病机制
抗补体,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进行免疫反应及组织损伤,主要导致小血管损伤,异常增加的冷球蛋白按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和特发性,前者无症状,仅于常规检查中发现,后者常伴发于免疫增生性疾患,感染性疾患等。
三、诊断
对遇冷时出现或加重的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肌肉疼痛,伴有或鶒不伴有肾炎的病例,应高度怀疑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的可能,再通过测定体内冷球蛋白阳性时可确诊本病。但应依次排除如下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最后通过免疫学检查确定冷球蛋白中存在的IgM、IgG、IgA及C3更有利于确定本病的免疫学类型。
常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及血沉 部分患者有轻度贫血,白细胞可有轻度升高或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呈串钱样排列多数患者血沉增快。
2. 尿常规 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和脓细胞。
3. 生化学检查 约2/3的患者可有肝功能异常血清GPT升高和胆红素升高等当肾功能受累时可出现BUN升高、血钾升高和CO2CP降低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升高。
4. 免疫学检查 血清IgG、IgM升高有时IgA升高补体降低,少数患者可有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部分患者细胞免疫低下。
血清冷球蛋白测定
血清冷球蛋白测定是本病的特异性检查。测定冷球蛋白中所含的IgM、IgG、IgA和C3,冷球蛋白大于14mg/L为阳性,但应注意由于各种族人群地区和实验室条件不一冷球蛋白测定值不完全统一。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标准值。
其它辅助检查
当中枢神经出现病变时,可有脑电图、脑CT和脑核磁共振检查异常。心脏受累时,多数患者可有心电图异常鶒。部分患者可显示肺间质改变。
相关检查
C3 pH(尿)、二氧化碳结合力、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冷球蛋白 尿氮、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脑脊液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血沉。
四、临床表现及治疗
大多数患者均无症状,不需要立即给予干预。不同冷球蛋白类型,症状与治疗也有所差异。接下来,将通过几则病例详细介绍各类型冷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病例1
患者男,40岁,之前身体健康,因顽固性鼻出血就诊急诊科。患者主诉数月来日渐疲劳,下肢自发性挫伤。经检查,患者两侧鼻孔均为活动性出血,无明显病灶;双下肢网状青斑和血肿。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7.8 g/dL,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功能检测正常,血清总蛋白增加,4°C时数小时后IgM-κ单克隆蛋白5.7 g/dL和冷球蛋白沉淀。血清粘度增加到4.8厘泊,眼底检查发现无症状的视网膜出血。立即给予血浆置换,患者经2次置换后症状缓解。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