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微出血的位置不同与不同的病理机制有关,如脑叶微出血与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而深部或幕下微出血与高血压血管病变相关。
大脑微出血的位置不同与不同的病理机制有关,如脑叶微出血与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而深部或幕下微出血与高血压血管病变相关。近日,卒中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台湾学者的研究文章,旨在探讨大脑微出血和它们的位置对不同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研究对象选自以社区为基础的衰老纵向研究,研究者评估了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包括言语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功能和言语执行功能,脑微出血通过3T敏感加权核磁共振成像评价。
研究者共分析了959个受试者(平均数年龄为62.5±8.6岁;425个[44.3%]男性),14.2%的研究对象发生脑微出血,根据出血位置,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类:(1)深部或幕下(85人,占8.8%)和(2)限制性脑叶(49人,占5.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限制性脑叶的微出血与整体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和视空间执行功能缺失显著相关。研究者对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他脑小血管疾病标志、中风和白质高信号进行调整,发现深部或幕下脑微出血与人群认知功能的变化不存在相关性。
由此可见,限制性脑叶,但不是深部或幕下的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改变有关,特别是在视空间执行功能方面。脑淀粉样血管病可能是潜在的病理改变,与脑微出血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原始出处:
Chih-PingChung, et al.Strictly Lobar Cerebral Microbleeds Are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Impairment.Stroke. 2016.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