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甲状腺结节可表现为有症状者(不常见),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通常通过触诊发现;另有无症状者通过解剖成像或尸检发现。临床上,甲状腺结节通过临床检查、解剖成像和尸检结果分成甲状腺孤立结节和多发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甲状腺结节可表现为有症状者(不常见),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通常通过触诊发现;另有无症状者通过解剖成像或尸检发现。临床上,甲状腺结节通过临床检查、解剖成像和尸检结果分成甲状腺孤立结节和多发结节。
流行病学及患病影响因素
由于结节定义、研究人群及年龄不同,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明显不同。颈部敏感超声或仔细检查尸检可发现更多的甲状腺结节(50%~67%),而触诊其发生率明显降低(4%~20%),而且,触诊为甲状腺孤立结节者,采用超声检查常为多结节。
性别
男性的甲状腺体积大于女性,而女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有研究显示,70~74岁的人群中女性和男性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分别为52%和29%。
年龄
大量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高,其中单发结节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多发结节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高。
遗传因素
甲状腺结节和各类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某些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突变、激活、抑制、缺失等有关。
碘摄入量
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影响。
放射性接触史
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结节形成和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医学放射治疗,特别是儿科群体对放射产生的副作用极为敏感。
其他
自身免疫、吸烟、体重在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而饮酒可以使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下降,影响的具体机理尚未阐明。
恶变风险
甲状腺结节患者人群中,总的恶变发生率为4%~7%。由于检查方法不同(触诊或解剖成像)或甲状腺结节为孤立或多发,其恶变风险也不同。多发甲状腺结节患者,随着结节数量增多(>10mm),任何一个结节恶变的风险降低。对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应该仔细行临床评估,包括放射暴露史、甲状腺癌家族史、声音改变、快速增长、疼痛、吞咽困难等。
甲状腺孤立结节患者甲状腺癌变风险因素
临床表现
大多数结节性肿大起病隐匿,持续多年,不予重视,可于体检或甲状腺超声波检查时发现,主要是鉴别结节的良、恶性。
诊断要点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关键在于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判断结节的性质和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的测定
1. 确定甲状腺的功能,一般功能不受影响。高功能腺瘤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后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降低。
甲状腺核素扫描
2. 高功能腺瘤多为“热”结节;“温”结节大多为结节性增生、腺瘤,良性居多,但少数也可为恶性。“凉”结节或“冷”结节需除外恶性,但腺瘤和囊肿亦可为“凉”或“冷”结节。
超声波检查
3. 有助于诊断结节的性质,囊性常为甲状腺囊肿,混合性应考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多为实性结节,少数有部分囊变性。
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及针吸细胞学检查
4. 对鉴别良性和恶性意义较大,但可遗漏癌肿,假阴性和假阳性发生率因方法和技术水平差异不同,必要时可重复进行。
血清TG-Ab和TPO-Ab
5. 阳性提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但不排除恶变。甲状腺髓样癌有降钙素特征性分泌,故可测定血清降钙素作鉴别。
颈部X线检查
6. 乳头状癌组织中常见钙化灶。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
7. 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及其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时,血清Tg测定值常升高。
治疗方案及原则
1. 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减退)的良性结节,主要治疗是给予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抑制TSH的分泌,使良性结节缩小。一般不用碘剂治疗。
2. “温”结节可考虑先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随访血TSH是否被有效抑制。严密观察2~3个月,如结节缩小,多为良性病变;如结节无明显变化或增大,应予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术后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以防复发。
3. “冷”结节应先行细针穿刺活检,未能证实恶性者不一定立即手术,亦可先试用甲状腺激素治疗,密切观察,对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者应首选手术治疗。
4. 甲状腺囊肿经穿刺活检排除恶性者,体积较小者可不处理,较大者需配合囊肿穿刺排液后注入硬化剂治疗或手术切除。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