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病了好几年,换了好几家医院,一直感叹碰见的都是好人,没有遇到医患紧张的那种情况。邻居介绍他的亲戚向我讨教秘诀。
我病了好几年,换了好几家医院,一直感叹碰见的都是好人,没有遇到医患紧张的那种情况。邻居介绍他的亲戚向我讨教秘诀。
一聊之下,我们的病情和遇到的医生居然惊人的相似。但不同的是,为何她总埋怨没有碰到好医生,病越来越严重,而我却截然相反?下面来说说我们两位作为患者的求医经历,或许你会明白……
第一个医生
因为受保健品的误导,我在病情已经很严重的情况下才去的医院。进医院前,妈妈就对我说,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为了钱,大多数医生都是好的,让我既来之则安之。
检查结果出来后,我问医生:“根据检查的结果,有几成希望?”医生说:“有八成希望吧。”我对医生说:“医生,我把自己交给你了。”医生说:“病我帮你医,命你得自己争取,一定要有信心。”在我的积极配合下,病情越来越好。
她去就医时,见面就问医生:“医生,你能治好我的病吗?”医生迟疑一下回答:“这个不好说,尽力吧。”她觉得医生的医术肯定不行,都不敢保证能医好,于是就去另一家医院。
其实医生迟疑,不是推托,不是敷衍,而是对病人的负责,不要说还没做检查,即便有了检查依据,病情到了如此程度,即使有药,还得看病人对药的敏感程度,更要看病人的心态和意志。
非要让医生说能包治好,那外面大街小巷的游医说一天见效,一个月断根,三个月永不复发,为什么你不信,还要到医院来?
第二个医生
到了省城最好的医院,一项项检查下来,她已经非常不满:药都还没见着,就花了那么多钱,这检那检的纯粹是坑钱。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对家属说:“她的病得赶快治,你们大概能拿多少钱出来?”
家属一听,忍不住反讥:“是不是我们有多少钱,你就开多少药,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于是愤愤而离开。
我后来复发后也去过那家医院,碰到的也是那位医生,当时医生对我说有几种方案,一种综合治疗,大概要七八万,一种带药回家吃,大概要两三万,医生问我选择哪种方案。以我的经济能力,只能接受最便宜的那种。医生虽然遗憾,因为如果能综合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很大,而回家,则是三分治七分养。不过经过跟医生沟通,他告诉我,给我开的都是经典的药,就看病人的心态和意志了。由于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心态,我最终创造了“奇迹”。
医生了解一下患者的经济情况,或许只是为了患者能够顺利地治疗。因为有的治疗具有连续性,如果半途而废,比不治疗还糟糕。
只有那些一心想赚钱的医生,才会不了解情况就一股脑地给你开药。能耐心地了解你的情况,合理地为你制定方案,让你尽可能地得到治疗的医生,才是负责任的医生。
第三个医生
由于奔波劳累和延误时间,那位亲戚的病情加重,只好在本地医院就医。化疗了两个疗程,检查后拿片子一对比,病灶没有什么变化,于是她闹到主任那里:“你们会不会医,花了那么多钱,一点好转都没有,还医什么医?”
这个问题我当时也碰到过,我问医生:“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是不是无效啊?”
医生说:“你想想,原来你的病就像洪水快速蔓延,现在,我们已经帮你堵住不让它扩散,没有变化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于是我继续治疗巩固,结果后来病灶逐渐变小,现在服一点药物就可以维持了。以现在的医术,很多病并不能根治,只能帮你加固防御功能,避免转移扩散。
其实,人瘤共存的例子并不少见。最主要的是医病本来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体质,不同病理的人,治疗效果也会千差万别,并不是别人花了多少钱病就好了,而我花了那么多钱为什么不好这么简单。
作为患者,我只不过放低一点姿态 ,没有凭空想象,不受外人的误导,老老实实不懂就问,所以才出现遇到相同的医生,却产生不同的效果。
而我们也希望医生明白,与处于困境中的患者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保持冷静和理解可以帮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安全。
正像我的主任医师说的那样,医患原本的目标是一致的,患者来医院想治好病,医生用自己的所学为患者治病,大家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生死之间,一步之遥,对错之间,一念差。 如果医患能彼此间信任,平等友好的沟通,就能避免医患关系紧张,避免能治好的病被延误甚至死亡。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