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白斑为声带黏膜的鳞状上皮病变的统称,亦称喉角化症(keratosis of larynx),是一种声带表面或边缘附着的白色斑块状或疣状隆起病变,病变范围或局限于声带前端,或遍布声带全长,病变深度位于黏膜层或侵及黏膜下层,其发病率为0.07%~0.21%,好发于41-50岁的男性[1],因部分声带白斑或存在癌变风险,与喉癌的发生相关,因此对于此类疾病需要及早诊治并于预。 一、声带白斑的病因学
声带白斑为声带黏膜的鳞状上皮病变的统称,亦称喉角化症(keratosis of larynx),是一种声带表面或边缘附着的白色斑块状或疣状隆起病变,病变范围或局限于声带前端,或遍布声带全长,病变深度位于黏膜层或侵及黏膜下层,其发病率为0.07%~0.21%,好发于41-50岁的男性[1],因部分声带白斑或存在癌变风险,与喉癌的发生相关,因此对于此类疾病需要及早诊治并于预。
一、声带白斑的病因学
其发病与嗓音滥用、吸烟 、酗酒、 空气污染等刺激、慢性炎性刺激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息息相关,尤其是长期吸烟因素,已成为声带白斑发病的一个高危影响因素。近年来,亦有文献报道其或与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据一篇由朱虹、徐文等人的研究报道:约半数以上的声带白斑患者有咽喉反流[2],但与此相反的是,由Benjamin等人再016年的研究报道上显示声带白斑与胃食管反流或许并不存在病因学上的关系,但其纳入研究的病例数仅为21例[3],因此,声带白斑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二、声带白斑的诊断分型
若按病理学分类,根据2005年的WHO分类可分为1.鳞状细胞过度增生:主要表现为单纯基底层细胞数量增加; 2.轻度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 3.中度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细胞占上皮层中1/3,与角化相关;4.重度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细胞扩展到上皮层的全层; 5.原位癌:上皮细胞出现恶性转化,但没有深层浸润的表现。
而国内马丽晶等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发表文献对声带白斑根据其形态学等因素分为以下四型:I型:炎性渗出型,病变位于双侧声带,声带表面附有一层白色膜样物,发病前多有急性感染、大喊或剧烈争吵等声带急性创伤、胃食管反流以及剧烈咳嗽等病史,声音嘶哑明显甚至失音。给予抗炎、雾化及休声等保守治疗1~2个月,声带通常可恢复正常。由于局部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可能造成黏膜组织的瘢痕修复,影响发音,不建议取病理活检;II型: 息肉摩擦型,病变位于声带息肉对侧的声带相应部位,由于长期摩擦引起的声带黏膜角化或不全角化。III型:伴发声带沟型,病变侧声带表面或侧缘有深浅不一、长短不等的沟,病变基底位于沟的底部,呈疣状、角状或锥状突起, 或与声带沟的存在导致声带振动异常引起的,病变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声带沟的深浅和范同。IV 型:单纯角化型,病变位于声带黏膜层或侵及黏膜下层,呈斑块状、疣状或乳头状,病变范围或局限于声带膜部,或累及声带全长,局部可癌变[4]。
三、声带白斑的恶变率
并非所有声带白斑都是癌前病变,这点现已成为共识,而根据Weller等人的Meta分析,声带白斑的总恶变率为14%,平均恶变时间为5.8年,恶变率随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而增加: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为30.4%,轻度及中度异型增生为10.6%,前者恶变率为后者的三倍[5]。
四、声带白斑的综合治疗
对于炎症及轻度异性增生的病变,现通常不急于手术而是首先选择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控制病因、戒烟酒、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声休等措施, 而鉴于声带白斑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对于合并胃食管反流者亦可予以适当的抑酸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轻度异型增生病变或中重度声带白斑,可予以手术治疗,常用手术为喉显微支撑喉镜CO2激光辅助下病损切除术,术中送快速冰冻,根据冰冻结果决定手术范围,若为单纯角化或轻度及中度不典型增生,切除至黏膜+黏膜下层,若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切除范围为黏膜+黏膜下层+声韧带+部分声带肌,若为原位癌,则需切除黏膜+黏膜下层+声韧带+大部分声带肌,但关于声带白斑的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4,6]。
【参考文献】
1.Avila D D, D'Ávila J, Góis C, et al. Premalignant Laryngeal Lesions: Twenty-Year Experience in Specialized Service[J]. Int.arch.otorhinolaryngol, 2014, 18(4):352-356.
2.朱虹, 徐文, 李赟,等. 声带白斑临床病理特征与咽喉反流的初步观察[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 49(5):368-373.
3.Rafii B, Taliercio S, Achlatis S, et al. Incidence of underlying laryngeal pathology in patients initially diagnosed with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J]. Laryngoscope, 2014, 124(6):1420–1424.
4.马丽晶, 王军, 叶京英,等. 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 47(8):657-661.
5.M.D. Weller, Nankivell P C, Mcconkey C, et al. The risk and interval to malignancy of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dyspl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 series and meta-analysis[J].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2010, 35(5):364-72.
6.Mehanna H, Paleri V, Robson A, 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by otorhinolaryngologists and pathologist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aryngeal dysplasia[J].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2010, 35(3):170–176.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