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你真的记住了这些凝血指标吗?

作者:佚名 来源: 检验医学 日期:2017-01-05
导读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关键字:  凝血指标 

        1

        凝血酶原时间(PT)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PT是血栓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PTA<40%提示肝细胞有大片坏死,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如肝衰早期30%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心梗)、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形成)等。

        2

        凝血酶时间(TT)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延长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 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e、DIC。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4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含量。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因子。

        增高见于:烧伤、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减低见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5

        D-二聚体(D-Dimer)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不升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