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

我国多囊肾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

作者:佚名 来源:医脉通 日期:2016-12-29
导读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临床特点为肾囊肿进行性扩大。在我国,ADPKD患者约占150万,全球发病率约为1‰-2‰,是导致肾脏替代治疗的第4大原因。此外,ADPKD还具有多种肾外表现,包括肝囊肿,胰腺囊肿,颅内动脉瘤,结肠憩室病和心血管疾病,均可危及生命。

关键字:  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临床特点为肾囊肿进行性扩大。在我国,ADPKD患者约占150万,全球发病率约为1‰-2‰,是导致肾脏替代治疗的第4大原因。此外,ADPKD还具有多种肾外表现,包括肝囊肿,胰腺囊肿,颅内动脉瘤,结肠憩室病和心血管疾病,均可危及生命。近日,来自第二军医大的梅长林教授对我国ADPK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危险因素和治疗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分子诊断

        ADPKD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家族史和超声检查。高分辨率超声,CT和MRI有助于检测疾病进展,排除高危患者。分子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ADPKD新生儿、筛查可疑性肾脏供体,可确诊约90%的ADPKD突变,但技术要求和成本较高。

临床表现

        ADPKD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种族差异性。在我国,3/4的ADPKD患者具有家族史。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疼痛(76.3%)、高血压(66.7%)、血尿(47.5%)、尿路感染(25.7%)、结石或钙化(19.7%)。ADPKD女性患者肥胖,血尿和高血压风险显著低于男性患者,疼痛发生率高于男性。

实验室特点

        成年ADPKD患者血清标志物(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蛋白肌酐比和尿酸)与年龄呈正相关。eGFR与年龄呈负相关,老年患者最为显著,每年约下降3.5 ml/min/1.73 m2。ADPKD患者eGFR与年龄的相关性见图1。老年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与年龄、TKV呈负相关,与eGFR呈正相关。

        图1 (a)年龄≤18岁(n=20),19-30岁(n=74),31-40岁(n=171),41-50岁(n=128),51-60岁(n= 90),60岁以上(n=19)患者eGFR变化值;(b)年龄≤18岁(n=23),19-30岁(n=81),31-40岁(n=180),41-50岁(n=134),51-60岁(n=95),60岁以上(n=19)患者TKV变化值。方形代表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c)eGFR意大利面图和(d)TKV意大利面图

        腹部MRI检测平均TKV为1,265±1,002 cm3,囊肿体积为869±929 cm3。TKV每年增长4.6%±10.2%。我国ADPKD女性患者TKV和年增长率低于男性患者。TKV与年龄的相关性见图1。TKV与eGFR呈负相关(r = -0.596,p < 0.001)。

颅内动脉瘤和颈动脉变化

        我国ADPKD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率为12.4%(95%CI:8.95%-15.82%)。流行率与年龄呈正相关,60-69岁患者流行率可达23.3%。动脉瘤或出血性卒中家族史是ADPKD患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 1.968),平均直径约为3.9 mm。颈内动脉是动脉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预测因素和结局

        ADPKD进展的主要预测因素有:年龄,基因型,性别,eGFR和TKV。PKD1基因截断突变患者的预后最差,PKD2基因突变患者预后最好。环境因素也与疾病进展相关,但仍需大型队列研究证实。

        肾功能较好(> 60 ml/min/1.73 m2)的患者,TKV可高度预测囊肿体积和生长速率。TKV > 600 ml/m提示8年内可进展至慢性肾脏病3期,预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低血小板计数,男性和高log10蛋白/肌酐值是预测TKV增长速度的因素。

治疗

        动物模型表明,mTOR通路抑制剂依维莫司或雷帕霉素可有效抑制囊肿生长。依维莫司可降低患者TKV,但不能改善晚期ADPKD患者eGFR;而雷帕霉素对患者TKV和eGFR均无显著影响。

        ADPKD患者cAMP水平显著增加。动物模型显示,ADPKD患者可获益于血管升压素V2受体拮抗剂。对照试验表明,托伐普坦可降低TKV,延缓eGFR下降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2.6年)。但在我国,托伐普坦尚未批准用于ADPKD的治疗。

        对照试验表明,接受雷公藤内酯治疗的患者eGFR下降速度显著降低,蛋白尿降低,而TKV无显著影响。

        肾脏替代治疗是进展至ESRD患者的必要治疗方法。因ADPKD患者腹部增大,有效的腹膜面积较小,故大多数中国患者选择血液透析而非腹膜透析。但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5年存活率或腹膜炎风险与血液透析患者无显著差异。腹膜透析也作为ADPKD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肾移植是ADPKD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另一治疗方法。在我国,肾移植后移植物存活率较高,女性移植患者预后优于男性。肾移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肺部和尿路感染。

        ADPKD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依然是我国肾脏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我国ADPKD的研究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

        医脉通编译自: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Kidney Dis.2016;2:111-119.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