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内来了一位“神经质”的老太太
“来了一位老太太,太难搞定了!”一大早查房,就听到神内的师兄在抱怨。其实这位师兄平日极具耐心,也不知是何方神圣把他折腾得焦头烂额。事情要回到前一天下午。
“医生我头晕、头痛,手脚麻木。”一位披着一头黑发、76岁的老太太扶着额头跟师兄汇报病情。
“其实我还有心脏问题:胸闷,有时候心律失常,有濒死感。”老太太随即从袋子里面,翻出一个黑色听诊器为自己听起了心音。
“我想要打磷酸肌酸钠护心,小牛去血清蛋白护脑。”
…………
师兄听完老太太说完病情,并看到她为自己听心脏的那一幕,内心真是奔溃的。最后病例下一个的诊断:全身不适查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实下这个诊断的病人,在神内有一个更通俗的叫法:神经质的患者。
“神经质”的老奶奶,其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11月21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一股最冷寒潮的袭击,湖南竟然飘起了一点点小雪花。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老太太倚在窗台,望着窗外发呆,随口吟出了几句诗词。我的一位患者和她毗邻,所以有时候不经意能看到这位“老太太”。
“老奶奶,这首诗是出自何处?”我扣好挂在胸前的听诊器,附身饶有兴趣地和老奶奶交流起来。
“出自东晋诗人谢安的《咏雪连句》。”
“看样子是我孤陋寡闻问了。”
“其实这三句话,均来自不同之人。首句出自谢安之口,他正在和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就欣然唱韵,兄子谢郎和兄女谢道韫分别作了上面后两句诗词。谢安非常开心,觉得侄女诗才更在侄子之上,裙钗不让须眉。”老奶奶看我对她十分有兴趣,就把背后的故事说与我听。
“老奶奶,你平日自己写诗么?看书么?”
“偶尔写写,其实我只读了四年的书,但很爱古诗词,我还做了一首《忧医歌》,发表在我的新浪博客。”
“你还玩新浪博客?”老奶奶看我目瞪口呆的神情,得意地笑了笑。
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实是医护人员的铁杆粉丝
面对近几年频发的伤医事件,老奶奶作为患者的一员,感触很深。
2016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188体育平台论坛 科主任医师陈仲伟在家中被一男子持刀重伤,因抢救无效于2016年5月7日不幸辞世,享年60岁。陈仲伟主任被杀事件后不久,老奶奶为医护人员写了一首《忧医歌》:
忧 医 歌
中华文明五千年,自古谁不敬重医?
全国人民十三亿,哪个有病不求医?
寒窗苦读二十载,临床春秋勤练习。
潜心修得医术精,悬壶济世是本意。
医者仁心救命急,如上战场鏖战激。
废寝忘食无规律,拼却青春拼身体。
夜以继日难歇息,患者平安心欢喜。
不知何时浊浪起,天使难得再美丽。
“精神病”“小混混”,举刀伤医好随意。
更有知法犯法者,挥拳舞刀任性起。
砍医生,伤护理,热血染红天使衣。
“严惩兇手”呼声急,追悼会后事平息。
风平浪静无涟漪,静候下次血案起。
亲人悲苦谁在意?撕心裂肺空悲戚。
泪眼问天天不语,叩首求地地无计。
医药乱象莆田系,怨魂岂止魏则西?
“天地神仙”管无力,医患纠纷无穷已。
“仲伟不是最后死”,警句一声人心悸!
天使惶恐不胜防,不知哪天伤自己。
医护寒心后果重,医疗大业少人继。
百姓有病可问谁?泣血上书奏“天帝”。
老奶奶:面对不断传来的伤医案,我亲眼看到,湖南益阳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沉稳镇定,敬业热情,积极救死扶伤,工作井然有序,令人肃然起敬。但作为小百姓,我无法淡定,悲愤难忍,我认为:要让百姓平安健康,首先必须保证全体医护人员平安健康!写于2016年5月22日。
抛开诗歌朗朗上口的韵律,老奶奶对我们医疗行业的大事件都是了如指掌:比如“莆田系”、“魏则西”、以及“陈仲伟”等等。别忘了,这是位只上了4年的学,76岁的老太太,一位普通的患者。
医护人员的铁杆粉丝,提出的“三问”和“一支招”
中午休息片刻的间隙看了她的《忧医歌》后,这个不简单的老太太震惊了我。下午不忙之际,我又和她攀谈起来。
一问:中国为何会有伤医事件?
5月16日,老奶奶得知陈仲伟主任被20年前一位患者砍杀后,她情绪非常激动,诱发了冠心病直接被送进了当地中心医院。6天后当病情逐渐康复,奋笔疾书就写了上面那首《忧医歌》。老奶奶跟我回忆当天的场景,咬牙切齿的表情,像一只愤怒的小鸟。她说近几年她5、6次进出神内和心内,每次都是医生的双手将她从死亡线拉回,医生就是她的再生父母。患者不懂感恩就算了,为何还要以怨报德?
二问:中国为何要“以药养医”?
“以药养医”四个字从老奶奶嘴里脱口而出的时候,我再次被震惊。她说以药养医的体质必须要改,如果把你们的工资提高到1万或者2万,你们真不会活的这么窝囊。医患关系不和谐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患者一入院总觉得医生在“坑”他们。久而久之患者越来越不相信医生,医生也不能更纯粹地看病。
三问:你们为何还要学医?
老奶奶得知我熬过5年的本科,3年的研究生,再加3年的规培(我科硕毕业)才有出头之日,很庆幸自己的孙子没有选择学医。她说孙子去年高考599,全家人首先就排除了学医。其实她老伴和儿子学的是机械工程,女儿是一名律师,孙女是大学英语老师,算是书香门第之家,很缺一位医生。然而,医生这个职业周期太长,又是高风险的职业,他们不敢冒险,最终孙子走的是爷爷和父亲的老路。
一支招:记得别欺软,但一定要怕硬
老奶奶跟我强调说,其实大部分的患者都是怕医生的,而且还是敬畏医生的。你们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别欺软,但一定要怕硬。碰到难缠、蛮横的患者,那些“精神病”和“小混混”,你们一定不要得罪。其实也不是“怕”他们,只是别跟他们硬碰硬,不然吃亏的总是你们。对于其他大部分患者,你们用心治疗就好了。
没想到这位“神经质”的老太太,把中国的医疗环境能看到如此透彻,还真出乎我的意料,而且还为我们医护人员支招避开风险。神内科俞主任就说:“其实很多患者都很可爱,就看你花不花心思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