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

【盘点】近期癫痫治疗研究成果汇总

作者:MedSci 来源:MedSci 日期:2016-12-01
导读

         癫痫可根据其发作类型大致分类,其中部分性癫痫发作约占癫痫发作病例的60%,全身性癫痫发作约占40%。原发性全面强直阵挛(PGTC)癫痫发作,即癫痫大发作(grand mal),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全身性癫痫发作类型,约占全身性癫痫发作病例的60%。梅斯小编就近期癫痫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

关键字:  癫痫 | 治疗 

        癫痫可根据其发作类型大致分类,其中部分性癫痫发作约占癫痫发作病例的60%,全身性癫痫发作约占40%。原发性全面强直阵挛(PGTC)癫痫发作,即癫痫大发作(grand mal),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全身性癫痫发作类型,约占全身性癫痫发作病例的60%。梅斯小编就近期癫痫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

        【1】Lancet:依维莫司还可以治疗癫痫?(EXIST-3)

        依维莫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已被用于伴结节性硬化症的各种良性肿瘤。我们对结节性硬化症患者进行了研究,比价依维莫司 vs 安慰剂辅助治疗难治性局灶性癫痫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中的依维莫司分为低剂量(3–7 ng/mL)和高剂量组(9–15 ng/mL)。

        这项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从25个国家的99个中心,纳入了2岁–65年的结节性硬化症和难治性癫痫患者,服用过一到三种抗癫痫药物。按1:1:1随机分为依维莫司低剂量组(n=117)、高剂量(n=130)组和安慰剂对照组(n=119)。根据年龄进行分层(<6岁,6~<12岁,12~<18岁,≥18岁)。

        结果表明,对于伴结节性硬化症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与安慰剂相比,辅助依维莫司治疗,可显著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并且耐受性良好。(文章详见--Lancet:依维莫司还可以治疗癫痫?(EXIST-3))

        【2】Neurology:治疗癫痫,仿制药是否像原研药那么有效?

        抗癫痫药物是癫痫患者痫性发作时治疗的中流砥柱。1912年,首个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问世,药厂将其命名为「鲁米那」(Luminal)。1938年至2016年间,有多达25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品牌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Kesselheim等人搜索了2个大型医疗保险数据库中2000年至2013年期间的患者数据,共有超过83,000名患者使用了10种抗癫痫仿制药。研究人员观察了换过仿制药的患者在痫性发作前一个月中接受的仿制药类型,并与患者前3个月的使用的药物相比较,观察患者预后、药物外观等方面的差异。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者发现,更换药物增加了患者癫痫发作和住院治疗的风险约8%。更换不同制造商的药物,存在9%的癫痫发作需要治疗的风险。然而,当研究人员将换药的过程考虑其中时,不同药物制造商之间的转换没有风险。如果换药的过程是从一种仿制药切换到另一种外观类似的药物,这种风险实际上降低了8%。

        研究者因此总结称,美国患者使用仿制抗癫痫药物应是一种安全的选择。这一结论得到了最近两项研究结果的支持:BEEP研究中比较了拉莫三嗪仿制药与原研药的生物等效性,EQUIGEN研究则比较了两种曾被认为有很大区别的仿制药的等效性。两项研究结果均显示,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的差异小于3%,这种差异并不显著。(文章详见--Neurology:治疗癫痫,仿制药是否像原研药那么有效?)

        【3】Epilepsia:新型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可改善癫痫患者情绪

        焦虑和抑郁在癫痫(PWE)患者中非常普遍,并且增加残疾。不幸的是,有许多障碍(如成本、距离、羞耻感)和以及服务缺口(例如缺乏设备及受训的临床医师),避免癫痫患者面谈的心理服务。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的认知行为治疗(ICBT)电子程序(Chronic Conditions Course),同时治疗焦虑、抑郁症状和残疾的可行性。

        共纳入27例癫痫患者进行一项单组可行性开放试验。该项目包括8周以上的五个网上课程,由专业心理健康专家每周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进行教学。

        结果:结果是高治疗完成率和满意度。主要预后显著改善的证据由组内的Cohen’s d [d];减少的平均值(avg.reductions)来表示,维持治疗后随访3个月,患者焦虑、抑郁、癫痫特异性抑郁及残疾的[d]; avg.reduction分别为D≥1.28(平均减少≥54%);D≥1.24(平均减少≥54%); D≥0.95(平均减少≥35%); D≥0.62(≥平均减少33%)。次要预后为生活满意度(D≥0.70;平均提高≥26%),感知觉障碍(D≥0.48;平均减少≥15%)。研究方法的潜在优点为,每个患者需要较少的临床医生的时间(平均80.62min,标准偏差(SD)54.78),并且受试者地域比较分散。

        意义:目前的研究结果的支持癫痫成人患者电子治疗程序的可行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对照试验是必要的。(文章详见--Epilepsia:新型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可改善癫痫患者情绪)

        【4】Neurology:类风湿性关节炎母亲生出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癫痫!

        近日,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杂志Neurology上发表了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妇女儿童健康研究所的Ane Lilleøre Rom博士及其团队的一篇研究文章,旨在评估父母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后代癫痫发作风险的影响。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纳入了所有在1977年至2008年之间出生于丹麦的单胎儿作为研究对象(n=1,917,723),通过个人联系到了丹麦全国登记中心。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平均随访了16年,该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儿童早期(16天到4岁)、儿童晚期(5岁到15岁)、青少年/成年(≥15岁)和随访结束(2010年12月31日)前的任何年龄癫痫发生的调整后风险比。

        研究结果发现,暴露于母亲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儿童发生癫痫的风险增加相关,而暴露于父亲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儿童发生癫痫的风险不存在相关性,这表明在宫内环境的变化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详见--Neurology:类风湿性关节炎母亲生出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癫痫!)

        【5】Neurology:显性遗传阿尔兹海默病的癫痫发作致病基因

        为了评估大型French队列中常染色体显性早发型阿尔兹海默病(ADEOAD)的癫痫发作次数和可能的诱发突变原因。

        在法国进行了全国性的多中心研究, ADEOAD患者携带 PSEN1, PSEN2, APP致病性基因突变,或APP基因重复,最少随访时间5年,系统的记录临床、EEG和影像数据。

        试验包含77个家族的132例患者:94人携带 PSEN1基因突变(MCs),16人携带APP基因重复,15 人携带 APP及MCs突变( APP MCs),7人携带 PSEN2 MCs突变。中位随访8.4年(5-25年),癫痫发作的频率为47.7%。5年随访后,使用Cox模型分析,携带基因突变的癫痫发作比例分别为,PSEN1组 19.1% (10.8%-26.7%) ;PSEN 228.6% (0%-55.3%),APP重复 31.2% (4.3%-50.6%) 。APP基因重复携带者的癫痫风险较APP MCs突变组 (风险比 [HR] = 5.55 [95% CI1.87-16.44])和PSEN1 MCs 突变组(HR = 4.46 [2.11-9.44])显著增加。所有PSEN1突变,含有亲水性蛋白结构域 I,跨膜结构域 II (TM-II), TM-III, TM-IV, 和TM-VII的患者较含有其他结构域的患者癫痫发作风险显著增加 (HR = 4.53 [1.93-10.65], p = 0.0005)。

        结论:癫痫是ADEOAD患者的常见特征。在这类人群中,APP 基因重复突变较其他突变类型癫痫发作风险显著增加。 PSEN1突变中,5种特殊结构域与更高的癫痫风险显著相关,表明致病突变与癫痫存在特定关联。(文章详见--Neurology:显性遗传阿尔兹海默病的癫痫发作致病基因)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