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作者:秦怀金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日期:2016-11-23
导读

         尽管国家和地方采取了多种针对性举措,全科医生数量增长仍非常缓慢。截至2015年年底,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仅为18.9万人,仅占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6.3%。

关键字:  全科医生培养 

        到2020年,我国将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培养模式、使用激励等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并将其作为深化医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部署和推进。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已初步形成,培养模式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措施逐步落实。同时,各地不断开拓创新,制定出台针对性举措,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比如,上海浦东、贵州毕节等地实行全科医生特岗补贴(每年5万元~7万元),大幅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待遇;辽宁、河南提高全科专业住培补助标准,吸引医学毕业生报名参加全科专业住培等。

        尽管国家和地方采取了多种针对性举措,全科医生数量增长仍非常缓慢。据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仅为18.9万人,仅占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6.3%,与2020年的工作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守门人”作用不足

        一是全科医生数量总体不足,与目标要求及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大。根据《指导意见》,实现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名~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要求,需要28万名~42万名全科医生。而目前我国的全科医生仅为19万人,缺口9万人~13万人,每年需培养2万人~3万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比例为30%~50%,我国仅为6%,差距较大。

        二是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难。2014年,全国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共计划招收1万人,实际只招收到5000名左右,绝大多数省份未完成招收任务。

        三是全科专业注册难。近几年,通过岗位培训、转岗培训等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中注册全科专业的仅6.4万人,占全科医生队伍的37%。

        四是全科医生作用未充分发挥。2014年全国总诊疗人次较2008年增长了55%,其中,综合性医院诊疗人次增长了62.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仅增长了47.3%。全科医生“守门人”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两个制约因素

        一是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健全。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发展迟缓,学科建设薄弱。目前,全国166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等医学院校中,绝大多数未建立全科医学系(院)。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对东中西部地区的43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结果显示,仅有2个培训基地设有独立的全科医学科。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匮乏,高校理论师资对全科医学了解不足,缺乏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实践,临床师资多由其他专科医师兼职,全科医学理念缺乏,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和方法指导带教学生,社区基地师资普遍学历不高,素质和业务水平也较低,带教经验和教学能力不足。

        二是全科专业缺乏岗位吸引力。岗位缺乏吸引力是制约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全科医生待遇低、职称晋升困难、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方面。

        待遇方面,在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平均收入约为社会平均收入的3倍,且与其他专科医生收入差距不大。而我国全科医生收入仅与社会平均收入基本持平,与城市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平均收入相差近1倍。

        职称晋升方面,2014年,我国城市综合医院执业医师中拥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为26%,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0.5%、乡镇卫生院仅为3.5%,存在明显差距。

        职业发展方面,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尚未普遍建立全科医学系或全科教研室,城市、县级综合医院大多数未设置全科医学科,适应全科医生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全科医生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

        由于岗位吸引力不足,医学毕业生缺乏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积极性,培训招收困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在岗全科医生也难以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制度建设是关键

        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关乎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关乎医改成败,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希望工程”和“民生工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同,以问题和目标双导向,从培养与使用两方面入手,推动全科医生制度落地落实。

        一方面,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岗位吸引力。多部门协同完善相关政策,强化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有机结合,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改革医保支付政策。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加快制定符合全科岗位特点的薪酬制度,提高岗位津贴。完善全科医生执业注册和职称晋升的相关办法,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全科医生相关待遇,推进基层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鼓励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推广上海浦东、贵州毕节的有益做法,推动全科医师特岗计划提标扩面,将“5+3”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全部纳入特岗计划,使全科医生收入超过或至少达到当地县级医疗机构同等条件临床医生收入水平,切实提高岗位吸引力。对长期扎根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全科医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提高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

        另一方面,健全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医教协同,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高校要设立全科教研室,有条件的要设立全科医学系或全科医学学院。将全科医学作为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医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全科医学理念。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承担全科医生培养任务的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继续推进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等,多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体系,分层制定全科医生培训指南,开发培训课程,开展针对性继续教育培训。

        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全科文化”氛围。消除社会对全科医生的偏见,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与国外百年经验和成熟做法相比,我国全科医生制度才刚刚起步,一些地区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使用机制方面已经作出了有益探索。我们要坚定信念,充满信心,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为深化医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