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是指能量摄入过多和(或)能量消耗过少而引起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性疾病,常常与高血压、2型 、血脂异常、缺血性心脏病等集结出现。
肥胖症是指能量摄入过多和(或)能量消耗过少而引起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性疾病,常常与高血压、2型 、血脂异常、缺血性心脏病等集结出现。
最新版本的美国膳食指南指出,2-19岁的美国青少年每三人中就有一个体重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而在墨西哥有30%以上儿童肥胖,英国幼儿的肥胖率为20%。中国儿童肥胖情况如何呢?据上海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万燕萍教授指出,1994年-2014年上海地区在校学生儿童肥胖检出率从6.2%上升至27.4%,男生远远高于女生,比例为1.5~2:1。
BMI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医学上有很多指标来判断肥胖,目前比较认可的是根据体块指数(BMI)来判断。BMI=体重(kg)/身高2(m),然后根据性别及年龄查对具体的BMI值,如果超过同年龄同性别的BMI的95%就可以说是肥胖啦!可以简易的根据儿童体重做出判断,体重如果超过正常儿童标准20-30%属于轻度肥胖,超过正常儿童标准30-50%属于中度肥胖,如果超过正常标准的50%以上,就属于重度肥胖!
肥胖会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易引起儿童脂肪肝、脂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肥胖儿童也因胸壁脂肪堆积影响肺通气功能,易患呼吸道疾病;同时也易患消化系统疾病;部分肥胖儿童的活动、学习及交际能力下降,会发生抑郁、自卑,对人际关系敏感、内向及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儿童肥胖治疗三步曲
“治疗肥胖儿童应采用‘合理饮食+健康行为’模式”,万教授说,“20年来,治疗门诊肥胖儿童及相关慢病超千人,其中单纯型肥胖儿童平均随访时间5.9个月,平均肥胖度由51.0%降至29.0%,平均身高增加3.1cm。”
大部分临床医师也推荐除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外,一般对肥胖患儿不采取其他措施。
1、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是指要通过限制饮食既要达到减肥目的,又要保证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开始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使体重骤减,只要求控制体重增长,使其体重下降至超过该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10%即可,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每周可以选1~2天以菜汤、水果或1200 ml牛奶代替主食,热量控制的原则为:
幼儿按60 kcal/(kg·d);
中小学儿童按肥胖程度给予80 kcal/(kg·d);
超重100%者应给予50 kcal/(kg·d)。
在营养方面,蛋白质应占20%,碳水化合物占55%,脂肪占25%。要多吃杂粮、鱼类、蔬菜和豆制品,其次为家禽和瘦肉类。土豆、山芋、甜食材料及糖果尽量不要吃。
重症肥胖儿童可以按理想体重的热量减少30%或更多,饮食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为宜,动物脂肪不宜超过脂肪总量的1/3,并供给一般需要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为了满足小儿食欲,消除饥饿感,可以进食热量小且体积大的食物如蔬菜及瓜果等,还应该限制吃零食和甜食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2、增加运动
肥胖儿童应该从小运动量的活动开始,然后每天增加运动量和活动时间。在早期要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增加食欲,可以在餐后1 h慢跑30 min或爬楼梯、跳绳、打球、跑步机跑步、游泳等,做到身体能耐受就可以了,不提倡做无氧运动;年龄大的孩子要学会自我监测,记录每日的体重、活动、摄食及环境的影响因素等情况,并定期总结,父母要帮患儿评价执行治疗的情况及建立良好的饮食与行为习惯。
3、药物治疗
在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等方法未能收效时可加服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奥利司他抑制肠道脂肪酶的活性,以减少30%脂肪吸收,应食用低脂肪饮食,日服360 mg,分3次服,尚有降压、降血糖、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甘油三酯下降较少。研究显示,Norgren治疗11例,8.3~12.3岁严重肥胖儿服用3个月,平均减轻体重4 kg,发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需要补充维生素A。
(2)二甲双胍:影响吸收的药物,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适用于高胰岛素血症者,剂量0.5~1.5g/d,分3次口服,肝、肾功能差及酮症患者禁用。
(3)芬氟拉明:属于食欲抑制剂,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还可以降血糖、降血脂。每晚睡前服40mg,治疗6个月,安全有效,每月可降低体重2~4 kg。5岁以下不用,患有抑郁症、癫痫者禁用,常见副作用有腹泻、口干、嗜睡等。
美国肥胖医学会(OMA)近期发布了一份儿童肥胖治疗指南,指南内容涵盖儿童肥胖的风险因素、鉴别诊断、临床评估及饮食方案、运动方案、药物及手术治疗以及相关问题。目前获批用于儿童肥胖的药物包括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等,其他药物尚未在儿童中应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