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挂号渠道、分流号源,极力压缩号贩子倒号空间,使其无利可图。但眼花缭乱的挂号方式也让中老年人患者“蒙圈”……
“挂号如春运、看病像打仗。”这是作为“全国看病中心”的北京各大医院几乎天天都在上演的“胜景”。
北京医院挂号改革:推出“非急诊全面预约”
为打击号贩子、缓解挂号难,今年以来,北京22家市属三甲医院推出“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改革措施。患者可通过“京医通”微信、自助挂号机、电话等多渠道实名预约7天内号源。
丰富挂号渠道、分流号源,极力压缩号贩子倒号空间,使其无利可图。但眼花缭乱的挂号方式也让一些患者“蒙圈”,尤其是中老年人。
现象:网络挂号 中老年人不适应
据媒体调查发现,当前大型三甲医院就诊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比高达60%至70%。由于行动不便、接受新事物能力差等原因,一些中老年患者不会操作“高大上”的自助挂号系统,依然倾向传统窗口现场挂号。
不仅是中老年人,一些年轻人也不知所措。有的患者每到一家医院就得办新卡,各医院不通用,以致兜里揣着一叠卡片;有的医院没有新挂号方式流程标识,引导人员或在服务台、或在挂号处、或在医院外,患者很难找……
“互联网+医疗”在投入使用时,除了增加便捷性,怎样才能兼顾特殊群体?
央视评论
北京市属医院出台“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的新政,让网络挂号成为现实。然而与此同时,老龄群体却对新兴挂号手段受挫感强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实话实说,网络预约挂号对于多数患者是一个福音。起五更爬半夜去挂号的经历,让许多人想想都皱眉,更遑论起个大早还未必能挂上想要的科室和专家的门诊。因此,当智能手机成为挂号利器的时候,许多人都为这一新举措感到兴奋。
“互联网+”时代的老年人:网上挂号不容易
与此同时,并非所有的消息都是利好。一方面,网络挂号虽然避免了周折,但想要的专家号同样紧俏,这说明优质的医疗资源依然紧张。另一方面,许多患者依然改不了现场挂号看病的老习惯,来到挂号大厅挂不上门诊就想尽办法挂急诊,挤占了一部分急诊的资源。当然,对于匆匆赶来的患者,一部分三甲医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增加现场挂号机,让患者不必失望而归。
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对于老年群体,无论是网络预约还是现场通过挂号机挂号,都颇为不便。一方面,许多老人在生活中不使用互联网,即便有通讯设备也常常是“老人手机”等非智能手机。另一方面,来到挂号大厅面对触屏,耳聋眼花不知所措之际,老人往往深感无力。
众所周知,在各个人群当中老龄群体是就诊的高频群体。许多老年人,按照老习惯挂号看病几十年,突然改变的挂号方式让他们很不适应。尽管一些三甲医院出台了种种措施服务,例如增加人力在挂号机旁专职服务问询者和老人,但依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政策设计须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 找到黄金分割点
中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与此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全国有约6亿居民尚没有接入互联网。因此,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各个行业在做“加法”的同时亦要考虑做“减法”。对于尚未接入互联网的人群,服务水平不应降低,服务质量不应打折。依托于“互联网+”进行的医疗行业服务升级,不应把老龄群体拒之门外。
当然,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政策如果留有余地,往往给号贩子留了空间;政策如果一刀切,又让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颇感不便。手心手背都是肉,政策设计就必须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同时找到黄金分割点。
△资料图
首先,服务升级的过程中我们亟需摈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政策设计,我们面对的往往并非选择题,可以有更多方式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例如,能否确保在挂号大厅中每一台挂号机前都有人及时答疑,对于大爷大妈的疑问和挂号需求,能够及时解答并帮助挂号?
其次,对于康复治疗和慢性病等需要经常挂号的老年人,能否采取措施减少他们频繁挂号的苦恼,通过口头预约、电话预约、诊后预约等方式,给大爷大妈提供“专属定制”的贴身服务。
当前,许多行业正处于“互联网+”的风口,依托于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成为许多行业的内在需求。这也告诉我们,在服务升级的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尤其是医疗行业关系每一位百姓的健康,更要统筹兼顾。唯此,才能让“互联网+”的效益最大化!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