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辅助栓塞术(stent-assist coiling,SAC)是一项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复杂动脉瘤和宽颈动脉瘤。支架可覆盖瘤颈,确保弹簧圈在瘤腔内的致密填塞。近期有包含39篇文献的综述指出,1517例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单纯使用弹簧圈填塞(coiling alone)动脉瘤的患者。也有临床试验报道,支架辅助栓塞不仅与单纯填塞的效果类似,而且SAC
支架辅助栓塞术(stent-assist coiling,SAC)是一项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复杂动脉瘤和宽颈动脉瘤。支架可覆盖瘤颈,确保弹簧圈在瘤腔内的致密填塞。近期有包含39篇文献的综述指出,1517例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单纯使用弹簧圈填塞(coiling alone)动脉瘤的患者。也有临床试验报道,支架辅助栓塞不仅与单纯填塞的效果类似,而且SAC可能提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中国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的Ming-tao Feng等对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预后问题通过文献复习,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发表在2016年6月的《World Neurosurgery》上。
该研究以“intracranial or cerebral aneurysms”、“stent or stents”和 “coil”为关键词,在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以及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of Register Database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纳入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采用的数据包括,①有效性指标:术中填塞满意率、血栓形成率、脑血管造影所示动脉瘤栓塞率和动脉瘤复发率;②安全性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
作者共采纳16项研究数据,包含4294个颅内动脉瘤资料。其中,1466个动脉瘤归支架辅助栓塞组(SAC组),2828个动脉瘤为单纯弹簧圈栓塞组(对照组)。两组之间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OR=1.01;95% CI:0.73–1.39,P=0.96)。在随访期,DSA结果表明SAC组的栓塞率(OR=1.62,95% CI:1.16-2.26,P<0.01)、血栓形成率(OR=2.54,95% CI:2.00-3.24,P<0.01)和复发率(OR=0.46,95% CI:0.35-0.59,P<0.01)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OR=1.30,95% CI:0.86-1.96,P=0.21)和出血性卒中发生率(OR=0.72,95% CI:0.43-1.20,P=0.21)无统计学差异。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SAC组高于对照组(OR=1.66,95% CI:1.05-2.63,P=0.03)。
在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过程中,支架所起的作用包括:①支架引起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改变;②减少动脉瘤内的血流量,促进瘤内血栓形成;③支架促进血管内膜的生长。对于支架引发缺血性卒中,作者认为应当个体化使用抗凝药物防治。此外,破裂动脉瘤应谨慎使用支架。
该回顾性文献复习和Meta分析结果显示,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后可获得长期的较高的栓塞成功率,复发率相对较低;其有效率优于非支架辅助栓塞术。在安全性上,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易发生缺血性卒中,不容忽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