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内镜及临床特点。研究指出,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少见,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5期《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
近日,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内镜及临床特点。研究指出,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少见,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5期《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间经内镜诊断和治疗的5例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内镜、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特征及治疗。
4例位于食管,1例位于贲门,病灶直径0.5~2.0cm不等。超声内镜提示肿物位于黏膜层至黏膜下层,呈低回声。2例病灶均行黏膜切除术(EMR)治疗,3例病灶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病变切除完整,术中有1例发生出血,行热活检钳紧急反复止血后未再出血,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肿瘤细胞排列紧密,呈巢状或条索状,细胞核小,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瘤细胞间仅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免疫组化本组5例肿瘤细胞S-100均弥漫强(+),NSE(+),CD68(+),SMA、CK和CD117均(-)。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无复发及转移。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