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

内耳耳石与眩晕与眼震

作者:张俊海 来源:解放军306医院 日期:2016-10-16
导读

         眩晕就是指空间定位障碍,周围环境或自身的运动幻觉;平衡障碍是眩晕产生的基础。其通常以突发性和间歇性的外物或/和自身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闭眼不缓解)为主要表现,多于头位体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

关键字:  内耳 |  | 眩晕 |  | 眼震 

        一、眩晕病因

        眩晕就是指空间定位障碍,周围环境或自身的运动幻觉;平衡障碍是眩晕产生的基础。其通常以突发性和间歇性的外物或/和自身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闭眼不缓解)为主要表现,多于头位体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

        二、眼球震颤(Nystagmus,简称眼震)

        眼震的发生与眩晕密不可分。它是指由于无法持续注视目标,眼球缓慢向一侧移动偏离注视目标,之后紧随出现快速的纠正性眼球回跳;是一种不自主、双相、有节律性、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可以是生理性或病理性。

        眼球震颤的发生机制

        为达到最佳视力,需要将注视物体影响投射至视网膜中央凹区域。主要通过3种机制来维持稳定的注视:

        1、固视(fixation):视觉系统检测到投射到视网膜中央凹的目标影响出现漂移,发出信号重新调整,再次将目标影像投射至视网膜中央凹。

        2、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ar-ocular reflextion,VOR):在头动时产生与头动方向相反的代偿性眼位变化,使视网膜映像在头动时保持稳定,即防止视网膜映像滑动。

        3、整合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系统,联络皮质中枢、小脑、上行前庭系统通路和眼动神经核团。

        下面我们来逐一进行介绍原因:

        (一)生理性眼震

        生理性眼震共分为三大类:

        1、终位性眼震:终位性眼震为跳动性眼震,双眼向注视野极周边部注视时(向上或向两侧),其幅度<2°,凝视角度>45°,6秒内减弱,以老年人多见;怀疑病理性:非对称、持续、出现其他特征。

        2、前庭眼动反射:前庭眼动反射由前庭神经核发送至PPRF的信号改变,其类型有旋转性(刺激迷路或相关眼动神经系统)和温热刺激(冷水:对侧;温水:同侧)两种。

        3、视动性眼震:视动性眼震为跳动性眼震,移动性刺激(如注视带有黑白条纹的转鼓)分为慢相(跟踪:眼球追随目标移动)和快相(眼跳:眼球方向调整以注视下一个目标)两种。其作用为鉴别癔病患者和诈病者或鉴别婴儿的视力是否完整。

        (二)病理性(获得性)——早发型

        1、先天性眼震共分为3类,分别是:婴幼儿性眼球震颤综合征、隐性眼震、点头痉挛。

        (1)婴幼儿性眼球震颤综合征:特点是水平眼震(可混有钟摆样或跳动样眼震)、双眼非自主性共轭运动、伴或不伴有视力下降、异常头位(使眼球处于休止眼位)、远视时加重,视近(调节和辐辏反射)可抑制、闭眼或在黑暗中睁眼多消失,睡眠消失、无晃视感:眼震相当严重,视物亦无晃动感、15%患者有斜视、反向视动性眼球震颤,即眼震快相与OKN鼓(OKN drum)转动的方向一致、远视时,慢相眼震速度呈指数增长。

        (2)隐性(融合性发育不良性)眼球震颤:特点是共轭的跳动性眼震、双眼视觉融合被中断时出现或增强、遮盖一眼时出现眼震,快相向未遮挡侧,慢相向相反方向、先天性内斜视、可能同时存在婴幼儿眼球震颤综合征(INS)。

        (3)显隐性眼球震颤:特点是隐形眼球震颤在生理抑制下,双眼睁开时出现。

        2、后天性眼震共分为4类,分别是:前庭性眼震、中枢性眼震、眼源性眼震和功能性眼震。以下重点讲一下前庭性眼震和中枢性眼震。

        (1)前庭性眼震

        (2)中枢性眼震

        不全麻痹性凝视性眼球震颤 在中枢性眼震中最常见,当凝视30°时可出现跳动性眼震,快相朝向偏心目标。当眼球原位时,无视觉抑制,病变部位为神经整合系统功能障碍设下前置核和前庭内侧核。

        上跳性眼震(upbeat nystagmus,UBN) 当眼球原位时,跳动性眼震,快相向上,上视时加重。其病变部位为前半规管(和/或耳石)上行通路,中脑,结合臂,桥脑中脑交接或桥延交界舌下神经周围核,延髓,被盖腹侧,小脑蚓部前部。基本病因是脊髓小脑变性、MS、Wernicke脑病、脑梗死、肿瘤、脑炎、中毒和外伤。

        下跳性眼震(downbeat nystagmus,DBN) 是一种跳动性眼震,快相向下,下视时加重。其病变部位在前庭小脑,小脑后部中线(绒球或副绒球)和颅颈交界区。主要病因为脑干小脑血管病、MS、肿瘤、Arnold-Chiari畸形、副肿瘤性损害、药物中毒(抗癫痫药物、锂)和失代偿性导水管狭窄。

        周期交替性眼球震颤(PAN) 当眼球原位出现左右方向交替的自发性眼震,共轭、水平跳动性眼震,快相向一个方向持续1-2分钟,10-20秒钟的间隔期无眼震,之后眼震方向变为另一个方向持续1-2分钟,重复循环。出现周期性随眼震时左右转头可减弱眼震和眼颤。其基本病因为小脑病变和双眼视力严重下降(如玻璃体出血、白内障、慢性视乳头水肿)。

        获得性摆动性眼震(Acquired swinging nystagmus) 主要表现为眼-上颚肌阵挛:伴随软腭、面肌和咽肌的震颤,可出现多发性硬化。其基本病变部位为脑桥、延髓、中脑、小脑病变。

        翘翘板状眼震(seesaw nystagmus) 可产生严重视晃动感,对治疗反应差,主要表现为非共轭性的垂直型钟摆样眼震。其主要病变部位在延髓至中脑上部。

        核间性眼肌麻痹(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当患者凝视病灶对侧时,对侧眼出现外展性眼震,患侧眼内收减慢。主要病因为内侧纵束损伤。

        其他类型眼球运动障碍——类似眼球震颤

        此外,鞠奕教授强调,在临床上,还应该注意与其他类型的眼球运动障碍进行鉴别:

        1、扫视侵扰:有正常的扫视间歇:方波急跳,巨方波急跳,巨扫视震荡;无正常扫视间歇:视扑动/视性眼震挛。

        2、额叶病变:Alzheimer's,Huntington's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精神分裂症。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