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α-甲胎蛋白(AFP)是肝细胞癌(HCC)的生物标志物,与更恶性的肿瘤表型和肝移植(LT)后较差预后有关。对于不产生AFP的肝癌患者,其预后数据是有限的。
背景:血清α-甲胎蛋白(AFP)是肝细胞癌(HCC)的生物标志物,与更恶性的肿瘤表型和肝移植(LT)后较差预后有关。对于不产生AFP的肝癌患者,其预后数据是有限的。
目的:比较产生或不产生AFP的HCC肿瘤患者,LT之后的特征。识别不产生AFP肿瘤复发的因素。
方法:纳入665例成人肝癌患者,在1989~2013年间接受LT。665名肝移植受者中,457 (68.7%)为产生AFP的肿瘤患者,208 (31.3%)是不产生AFP的肿瘤。研究分析日期为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主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率和复发率。
结果:不产生AFP的肿瘤患者与产生AFP的肿瘤患者相比,影像学特征相似,但是病理上病变更少(25% vs 35%;>2 处病变; P = .03)、累积肿瘤直径更小(4.2 vs 5.0 cm; P = .02)、微血管侵袭更少(17% vs 22%)、大血管侵袭更少(2% vs 9%)(P < .001)、低分化肿瘤更少(15% vs 28%; P < .001)。
不产生AFP的肿瘤患者其在1、3和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更优(88%、74%和67% vs 76%、59%和51%; P = .002),5年复发率更低(8.8% vs 22%; P < .001)。
根据Milan标准分层,在Milan标准内的不产生AFP的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更好(71%),复发率最低(6%)。超出Milan标准的产生AFP的肿瘤患者,其生存率较差(40%),复发率最高(42%)。
不产生AFP的肿瘤患者预后相关的放射学因素有肿瘤数>2(HR, 4.98; 95% CI, 1.72-14.4; P = .003)、累积肿瘤直径(1.70/log SD; 1.12-2.59; P < .001)、超出Milan标准(10.0; 3.7-33.3; P < .001);病理因素有肿瘤数>2(4.39; 1.32-14.6; P = .02)、累积肿瘤直径(2.32/log SD; 1.43-3.77; P = .001)、微血管侵犯(3.07; 1.02-9.24; P = .05)、大血管侵犯(8.75; 2.15-35.6; P = .002])。
结论:近三分之一的HCC患者为不产生AFP的肿瘤患者,与产生AFP的肿瘤患者相比,他们的病理特征更有利于生存,移植后的复发率更低,生存率更好。并且可以通过影像学与病理因素,对不产生AFP的肿瘤患者肝移植后的复发进行预测。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