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盘点】年轻人,小心心源性猝死!

作者:佚名 来源:梅斯医学 日期:2016-10-09
导读

          每年有超过30万名美国人发生心源性猝死,这是导致美国民众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源性猝死是指平时没有心脏病史或仅有轻微心脏病症状的人,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外因、非创伤亦非自伤,由于心脏电衰竭或机械性衰竭使心脏失去了有效收缩而突然死亡发生意外,最常发生于没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里小编整理了今年以来关于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研究与大家分享。

关键字:  年轻人 | 心源性猝死 

        每年有超过30万名美国人发生心源性猝死,这是导致美国民众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源性猝死是指平时没有心脏病史或仅有轻微心脏病症状的人,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外因、非创伤亦非自伤,由于心脏电衰竭或机械性衰竭使心脏失去了有效收缩而突然死亡发生意外,最常发生于没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里小编整理了今年以来关于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研究与大家分享。

        【1】儿童及年轻人为何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儿童和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本研究进行了一项前瞻性,以人群为基础的临床和遗传研究,以探究儿童和年轻人的突发性心源性猝死。

        研究纳入了2010-2012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35岁猝死的儿童及年轻人,收集其临床、人口和尸检资料。经全面尸检后未确定死因的病例,包括毒理学和组织学研究,分析了至少59个心脏基因以确定临床相关的心源性基因突变。

        最后共确定了490例心源性猝死病例。1至35岁人群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为1.3/100000;72%的病例为男孩或青年男性。31-35岁的人群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最高,16-20岁的人群不明原因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最高。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疾病(24%)和遗传性心肌病。

        除31-35岁人群冠状动脉疾病是其最常见病因外,其他所有年龄组中不明原因的心源性猝死(比例最高。与明确病因的心源性猝死相比,年龄较小和夜间死亡与不明原因的心源性猝死独立相关。113例不明原因的心源性猝死病例中31例确定存在临床相关的心脏基因突变。随访期间确定13%的不明原因的心源性猝死的家庭中存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总而言之,尸检联合基因检测可大大增加确定儿童和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病因的可能。(文章详见——NEJM:儿童及年轻人为何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2】最新心源性猝死风险模型问世

        AHA和ACC为了评估2013年民众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设计了一种风险评估方程,这是第一次设计SCD相关性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验证。

        研究人员对17884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他们的年龄均为45岁以上,没有心血管疾病史,且均为ARIC研究和CHS研究这两个大型纵向研究的参与者。研究人员统计和分析了各种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参与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同时抽取了相关血液标本分析生物标记物结果,并收集院外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信息。

        Deo博士和同事在模型中确认了12种风险标记物的存在。超过了2013年ACC/AHA风险方程中的风险标记物。值得注意的是,左心室射血分数很低,也是风险标记物之一,但由于仅有1/100的患者出现,所以之前并不被重视。(文章详见——Circulation:最新心源性猝死风险模型问世啦)

        【3】可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为治疗心源性猝死高风险患者提供经验

        近日,发表于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可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WCD)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或室颤引起的猝死中的使用和有效性。

        从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从德国404个医疗中心招募了6043例德国WCD患者(平均年龄57岁;78.5%为男性)。

        94例(1.6%)患者通过WCD治疗后对室性心律失常/颤动反应。发病率为每100患者-年8.4例。使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的患者发病率为每100患者-年19.3例。与此相反,在剩余的心脏诊断组中的发病率为每100患者-年8.2例。在120例休克的患者中,112例(93%)在治疗后24小时幸存,而2例(0.03%)患者心脏停跳,1例患者因此死亡。

        该大型队列研究第一次全国性评估了美国医疗保健体系之外的患者使用WCD的情况,并确认了WCD在德国治疗途径的整体价值。(文章详见——Circulation:可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心源性猝死高风险患者的宝贵经验!)

        【4】甲状腺功能正常,游离甲状腺素偏高也会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甲状腺功能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已经众所周知,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评估甲状腺功能是否是心源性猝死(SCD)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甲状腺功能与SCD的关联。

        该研究的参与者来自鹿特丹研究,年龄≥45岁,研究人员测量了这些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或游离甲状腺素(FT4),并对其进行了临床随访。研究人员按年龄和性别对患者进行分层,通过排除异常FT4值的参与者(参考范围0.85-1.95ng/dL),只包括了已经确定SCD的参与者,研究人员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作为结果。

        该研究共包括10318名参与者,共有261例SCD事件(平均随访9.1年)。即使在甲状腺功能的正常范围内,更高水平的FT4也会增加SCD风险。通过年龄,性别分层后,敏感性分析并没有显著改变风险评估。随着FT4水平的增加,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参与者SCD的绝对10年风险从1%增加至4%。

        即使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参与者中,更高水平的FT4也与SCD风险增加有关。(文章详见——Circulation:甲状腺功能正常,游离甲状腺素偏高也会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5】2016AHA科学报告——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心源性猝死发布

        随机试验证实,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够降低高危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是部分患者群体存在ICD禁忌症,无法接受ICD治疗,因此可穿戴心脏复律除颤器(WCD)应运而生。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专家小组就应用WCD预防心源性猝死给出了科学报告。(文章详见——2016AHA科学报告——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心源性猝死发布)

        最后,小编奉上几点关于猝死的预防:

        1. 每年都要到正规机构去体检;

        2.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

        4. 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和前兆症状(特别是胸闷、气短等),注意休息;

        5. 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 如有室性心律失常,则应及时进行危险评估。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评估心脏性猝死风险,并针对此做出相应的决策;

        7. 加强心梗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