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

同日心、肺移植 两“姐妹”重获新生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陆小虎 成运芬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8-29
导读

          8月26日中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急救指挥中心,经过近一个月的术后康复,42岁的谢女士和28岁的芮女士——两位同一天在该院接受心、肺移植重获新生的女患者,和救治她们的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以张石江、邵永丰为首的移植专家团队欢聚一堂,两个人站在一起像一对姐妹花,她们都开心地亮出双手围成的爱心造型,以此表达重生的喜悦和对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感谢。

关键字:  肺移植 | 心移植 

         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讯(通讯员 陆小虎 成运芬) 8月26日中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急救指挥中心,经过近一个月的术后康复,42岁的谢女士和28岁的芮女士——两位同一天在该院接受心、肺移植重获新生的女患者,和救治她们的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以张石江、邵永丰为首的移植专家团队欢聚一堂,两个人站在一起像一对姐妹花,她们都开心地亮出双手围成的爱心造型,以此表达重生的喜悦和对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感谢。

心、肺 同天移植 “姐妹花”

        一、两女士生命危急,移植是最后解决方法

        今年42岁的谢女士是南京六合人,患有“巨大房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当地医院曾建议她尽快手术。7年前,她的病情开始逐渐加重,发展到现在稍微动一动即上气不接下气。今年5月份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心房水平右向左为主的双向分流,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显示肺血管阻力已经非常高,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张石江教授表示,谢女士由于房间隔缺损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已经进展至艾森曼格综合症,传统的手术修补方法已失去机会,必须尽快做房间隔缺损修补加肺移植手术。

        而现年28岁的芮女士是南京溧水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一年前她的病情开始恶化,口唇出现青紫,动辄胸闷气短,越来越力不从“心”,半年前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追问病史,得知芮女士的弟弟因“扩张型心肌病”于6年前离世,这个阴影一直笼罩在全家人的心头,尽快找一颗“接班心脏”成了芮女士和家人最大的心愿。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表示,芮女士的心衰已达到终末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手段,否则不仅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而且随时面临死亡威胁。6月份,芮女士即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开始等待心源。

        二、两人同日获得供体, 专家团队成功完成手术

        7月28日,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到通知, 将有自愿捐献的心源和肺源供体,而且配型与谢女士、芮女士完全匹配。

        7月29日上午10时,心脏移植手术开始,历时三个小时,供体心脏成功在芮女士胸腔内重新“上岗”。同时在相邻的手术室,肺移植手术在有条不紊进行着。在体外循环帮助下,张石江教授先将患者的房间隔缺损进行修补,然后分别进行左肺和右肺的移植,历经6个多小时手术后谢女士转运至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病房。

        据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主任介绍,“心脏是所有器官中保存时间最短的,超过6小时以上,移植效果就会打折,甚至有移植失败的风险。即使都是在安全时间范围内,供体越是早到,移植效果就越有保证,成功率相对会更高。”

        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两位患者均表示,手术后的感觉非常好,不像原来连呼吸都觉得非常费力了。“听说至少50%以上的受体因为没等到供体进行移植就失去了生命,而我们是如此幸运,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让我们同日再“生” 。

        张主任介绍,“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供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快速切取供体,充分的器官保护,加上完美的手术及术后管理,适时使用人工辅助装置代替器官功能,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这次在同一天内同一手术组同时成功完成心脏移植和肺移植,可能是国内唯一的。”

        三、器官捐献和ECMO技术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获益

        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体紧缺,而解决供体紧缺的关键是要加强器官捐献的宣传,使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及普通老百姓都能重视器官捐献的重要性,并接受器官自愿捐献的理念。

        从刚刚在香港结束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器官移植大会上了解到,中国器官捐献量已达到亚洲第一,今年上半年捐献案例同比增加45%。经过近十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成功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器官捐献与移植的“中国模式”,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国际器官移植协会主席等多位权威专家的认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器官移植完全是遵循国家和WHO的规范进行的。

        解决器官短缺的另一个关键是加强对边缘供体的利用,争取变废为宝。一个多月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是利用ECMO技术,对一例停止心脏跳动的供心移植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经过近五天的努力,患者心跳恢复正常,成功脱离了ECMO,目前已经顺利出院。该科自2007年率先在省内开展ECMO技术,已经成功救治了近百例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其中包括数例心肺移植术后患者。因此,ECMO技术在未来边缘供体利用方面将大有可为。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