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金宝搏app

六旬老人脑卒中后“咽口水”都困难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褚泽群 周宁人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7-01
导读

         球囊扩张术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新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新疗法,主要是针对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吞咽障碍问题尤其是环咽肌失迟缓患者开展的新治疗手段,这项新技术无创、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大大提高了吞咽障碍的治愈率。同时,随着这项技术继续实践创新,医院康复团队还将不断推广这项技术的运用,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解决“吃不下饭、喝不下汤”的问题,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顺畅”生活。

关键字:  脑卒中 | 咽肌失弛缓 |  

        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讯(通讯员 褚泽群 周宁人)老蒋今年60岁了,几年前退休了,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下来后老蒋一下子不适应,加上儿女都不在身边,他倍感无聊,最大的爱好就是和牌友们打牌,还隔三差五喝酒聊天,几乎从来不运动,作息时间也很不规律。

        脑卒中后,他连“咽口水”都难以完成

        一年前,老蒋因突发脑卒中入院进行治疗,因治疗及时,老蒋基本恢复了健康。但由于脑部受损,影响了他的吞咽功能,老蒋只能通过管道食用流质食物。因为咽喉部肌肉受损严重,老蒋甚至连“咽口水”这一简单的动作都难以完成,每天只能拿袋子接着,令他十分痛苦。出院进行康复期间,老蒋总是“不服气”,多次尝试着由口进食 ,结果却多次出现误吸现象,并发肺部感染,被送至附近医院治疗。

        入院后,老蒋感觉心灰意冷,他表示,“不能吃饭,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因肺部感染住院期间,老蒋的家人听说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在吞咽康复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或许解决困扰老蒋许久的问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肺部感染治疗结束后,老蒋一家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小小球囊终于让他“吃上饭了”

        入院第二天,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陆晓主任医师带领医、护、治团队对老姜吞咽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评估和吞咽造影检查,通过检查明确了老姜的吞咽障碍主要是“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

        在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充分的论证后,陆晓主任医师决定对老姜实施“环咽肌球囊扩张治疗术”。陆晓主任告诉记者,环咽肌失弛缓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吞咽障碍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包括脑损伤、脑干部位的脑卒中、头颈部恶性肿瘤等。环咽肌失驰缓症的病人因食物不能通过环咽肌而不能进食,若盲目进食会引起误吸, 反复肺部感染, 严重者甚至因窒息而死亡。因为难以进食,长期带管,对患者食道粘膜也有一定的损伤,也会使患者产生社交心理障碍。患者往往在生理和精神上承受着双重压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陆晓主任医师协助患者进食

康复治疗师在为患者进行球囊扩张治疗

        针对老蒋的问题,陆晓主任医师带领医护团队定制了专门的康复方案。从2.5毫升的球囊开始,每天给他做一次半小时左右的球囊扩张术。以后逐渐增加球囊注水量,再配合每天两次吞咽基础训练和电刺激。同时,通过X光的吞咽影像检查,时刻关注他的吞咽情况,根据治疗情况及时修改治疗方案。经过近两周的球囊扩张治疗,食物已能通过老蒋食管上端的环咽肌进入食道,且没有任何食物残留!这是自从老蒋患病以来,第一次完整的完成进食的过程,这一过程令老蒋和家人激动不已。通过一个月的继续治疗,老蒋已经可以做到正常饮食了,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好久没有能正常吃东西了,这种感觉真的是太棒了!”

        球囊扩张术将帮助更多患者“顺畅”生活

        据陆晓主任介绍,球囊扩张术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新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新疗法,主要是针对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吞咽障碍问题尤其是环咽肌失迟缓患者开展的新治疗手段,这项新技术无创、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大大提高了吞咽障碍的治愈率。同时,随着这项技术继续实践创新,医院康复团队还将不断推广这项技术的运用,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解决“吃不下饭、喝不下汤”的问题,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顺畅”生活。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