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指出,滑囊侧损伤与腱内型损伤是两种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肩袖损伤,将二者转变为完全性肩袖损伤后行关节镜下缝合治疗效果良好,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双排缝合技术操作更便捷。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2期《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上。 2013年
近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指出,滑囊侧损伤与腱内型损伤是两种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肩袖损伤,将二者转变为完全性肩袖损伤后行关节镜下缝合治疗效果良好,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双排缝合技术操作更便捷。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2期《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上。
2013年9月~2014年9月,21例肩袖部分损伤患者(滑囊侧损伤11例,腱内损伤10例)转变为完全性肩袖损伤,然后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10例应用缝合桥技术,11例应用双排缝合技术。术前均行肩关节X线片与MRI检查,术前与术后均行疼痛目测评分(pain visual analog scale,PVAS)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标准评分与Constant评分。术后平均随访18.7个月(12~25个月)。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缝合桥组:PVAS评分由术前的5.3±1.3降低到术后的0.7±0.8(P<0.01),UCLA评分及Constant评分分别由术前16.3±2.9、64.8±7.5提高到术后的32.9±2.5、93.7±6.1(P<0.01);双排缝合组:PVAS评分由术前的4.7±1.7降低到术后的0.6±0.7(P<0.01),UCLA评分及Constant评分分别由术前17.7±2.1、62.7±5.7提高到术后的34.1±1.0、93.8±2.4(P<0.01)。缝合桥组与双排缝合组术后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