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讲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习惯先绕个弯子,也许是因为场合的缘故,抑或是因为这些人习惯了在说话时看人眼色。他们模棱两可地表态后,又故作从容,实际上却留意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这便是他们保持高度防御意识的表现。
3.“就那么回事……”
在别人提问的时候,有些人经常用“就那么回事……”作为回答。以前来我这里咨询的人当中就有一位经常使用这句话。记得在我和他交谈的10分钟内,我用“正”字来记录从他口中说出的“就那么回事……”。
结果,当我把记录拿给他看的时候,他自己也十分惊讶。在无意识下频繁地说出这种话,很能说明问题,那便是其无聊乏味的精神状态。虽然他表面上看似若无其事,内心却充满了对生活绝望的情绪。
语言的表达可以展现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经常使用这类语言,会让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变得更加消极。所以要认清自己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意识地积极更改,这也是调节生活状态的一种良好手段。
4.“某某人说……”
不论谈论什么样的事情,有些人总是习惯举别人的例子,或者引用他人的话,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将过错推卸给其他的小朋友一样。经常使用这句话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判断和行为基准都依赖于其他人。
因自信的缺乏,当坦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时,他们担心无法得到接受。无法表达的自身需求,又促使他们借用他人的话作为防御工具。
但是这种语言模式对人际关系并非有利。要想让关系得到进展,首先要将自己的需求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对方进一步了解自己,提高关系的亲密度。如果你总是习惯借别人的话开口,以别人的论调为中心,那么你就有必要对此好好思考一番了。
心理TIPS:说清自己的需求才能提高自信
警惕和防备就像是乌龟的壳,它们的作用都是对脆弱部位进行保护。但你是否打算永远背负着这沉重的外壳呢?
我们时常会羡慕那些可以坦率表露自身欲求的人,他们不会把这些欲求缩小或夸大,经他们侃侃而谈,似乎多数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些人可以如此从容不迫的原因,在于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欲求,并且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
为了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必须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要以任何借口使自己的表达显得模棱两可。也许我们本身的欲求并非通过合理的表达就能实现,但是通过耐心、融洽的沟通,在双方之间达成一种共同受益的默契,即使不以防御的心态作为交际的基础,也能让自己从容自若地表达。
1.要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先扬后抑的方法并不是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而是让沟通更费周折的画蛇添足;
3.说话含混不清,表现出一个人困惑于他人能否接受自己的观点。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