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3000元即可“买”到献血证 采血点涉嫌违规操作

作者:潘芝珍 殷航 黄春朝 来源:新快报 日期:2013-01-04
导读

         也就是说,李元和刘慧之所以想买这张无偿献血证,一个是因为昂贵的用血互助金,另一个则是不能报销血液成本费。●用血互助金缴纳之日起六个月内,可凭《单位年度互助献血证》或用血者本人或其配偶、直系亲属的《无偿献血证》退还用血互助金本息 

  有重症地贫患者等“用血大户”家庭坦言,用血费用高昂让部分人“铤而走险”

  众所周知,需要长期输血者多为血液病患者,其中尤以重症地贫、各类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居多。在南方医院附近的民居里,散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血液病患者家庭,因为户籍所属地医保报销比例低,如何应付用血费用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

  在与诸多血液病患者家庭的交流中,记者发现,怀揣花钱买献血证的病患家属,多将矛头指向血液成本费和昂贵的用血互助金。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自2004年10月1日实施,其内文明确规定,如果市民没有献血,用血时必须缴纳血液成本费,和3倍于血液成本费的用血互助金。

  这一规定的实施,敦促用血者康复后参与献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州的“供血压力”。但因种种原因,该政策也加剧了部分用血者花钱买“证”的冲动。

  外地输血后回广州报销

  据记者了解,多数患儿家长在了解到广州的免费用血规定后,都选择在广州献血,以保障直系亲属每月报销输血费用。

  “有人不肯献血,也有人不符合献血条件,知道花钱可以买到献血证,他们就去办‘假证’。”一位地贫患儿的家长告诉新快报记者,买“证”的人离开广州后,仍定期回来广州血液中心报销用血费用,“这在圈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广西输血,回广州报销血费,一两年回来一次,每次至少报几千元,年龄大、用血量大的,一次能报几万元。”

  按照广州市的献血偿还政策,无偿献血累计600毫升以上者,本人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免交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沟通、检验、运输等费用,即用血后,每单位(200毫升)全血报销220元,一个治疗量(手工分离12-15个单位)血小板报销1400元。为保证献血者获得用血偿还,广州市财政近年拨付给血液中心的该项支出已超过1600万元。

  市血液中心负责人证实,该中心收到的报销单据包括外地用血,“按照规定,只要在广州的捐血量达到免费用血规定,无论在哪里输血,都可以在广州报销用血费用”。他说,在经历过一个时期的过速增长后,该项支出近年趋于稳定,“有小幅增长,但总体平稳,每年维持在1600万元至1700万元之间。”

  “用证输血一年省几万”

  李元(均为化名)是一名11岁地贫男童的父亲,采访中他多次告诉新快报记者,很想买那张“献血证”,可苦于“月光”,他一直未能实现买“证”的愿望。

  “有了那张血证,输血都不用花钱了。”他说,由于自己没有献过血,儿子每次输血后除缴纳血液成本费外,还会缴纳上千元用血互助金,“对我们来说,真是一笔天大的开销”。

  同为地贫儿家长的刘慧,也想为儿子购买一张“献血证”。她解释说,自己只献过200毫升的血,所以儿子输血时依旧会缴纳血液成本费,且不能报销。“虽不用交‘互助金’,但血液成本费也很贵,一年下来都要好几万元”。

  也就是说,李元和刘慧之所以想买这张无偿献血证,一个是因为昂贵的用血互助金,另一个则是不能报销血液成本费。迫于经济压力,却不愿献血的他们,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这样一张“无偿献血证”上。

  定量献血对人体无害

  问及不愿献血的原因,两人均表示害怕对身体有害。事实上,抱有这种顾虑的人群,绝不仅是他们。去年6月,有媒体联合网站发起民调,该调查显示,公众之所以不愿意献血,有34%受访者认为献血对身体不利,担心采血不安全。

  记者了解到,人的身体在造血和贮备血方面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一个健康机体的血液循环也不例外,自始至终处于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进程。定量献血后,贮血库中血液会立即释放,在不影响机体功能的前下,短期内可得到完全补充,无数献血实践告诉大家,即使一个人一年献血2-3次,每次200-400毫升,对人的健康也不会有影响。

  血液成本已超国家定价

  对于李、刘两人口中的高价血液成本费,血液中心有关工作人员解释,通常市民所交的血费包括医院和血站两部分,医院那部分是指治疗费、器材费和等级费(按级别不同,所交的等级费不同),而血站这部分则是血液采集、检测、储藏和运输的费用,“血液本身是无偿的,不需缴纳任何费用”。

  他还特意为记者算了笔账,以一单位全血成本为例:献血者筛查检测约10元;两遍免疫学检测试剂,包括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必要检测约80元;核酸检测试剂70元;血袋约25元;献血纪念品平均20元。再加上血液的低温储藏、运输、加工、设备损耗等费用,已超过国家定价的220元。差额部分通常由地方政府补贴。

  ●无偿献血200毫升以上本人可免交血液采集、储存、检测、运输等费用

  ●无偿献血累计600毫升以上 本人配偶和直系亲属用血时也免交上述费用

  ●未献血者输200毫升全血,要多交600多元用血互助金

  ●用血互助金缴纳之日起六个月内,可凭《单位年度互助献血证》或用血者本人或其配偶、直系亲属的《无偿献血证》退还用血互助金本息

  争议

  用血互助金实施8年 “过渡”一直无了期

  2005年9月,时任广州血液中心主任江朝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用血互助金仅仅是一个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一旦无偿献血成为大家自觉的举动,将会根据广州采供血的需要予以取消。”

  “血价”3倍的“互助金”

  在广州,无偿献血200毫升以上者,本人可免交血液采集、储存、检测、运输等费用;而无偿献血累计600毫升以上者,本人配偶和直系亲属用血时也免交上述费用;献血后经检验血液不合格者,本人用血可按献血量等量免交血液的采集等费用。

  但未曾献过血的市民,在用血时除缴纳血费成本费外,还需缴纳用血互助金。根据2004年10月起实行的《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未献血者用血时不能出示其配偶、直系亲属的《无偿献血证》或者所在单位的《单位年度互助献血证》的,应当缴纳用血互助金。用血互助金按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运输等费用的3倍计算。

  按目前1袋200毫升全血的成本费220元计算,一个没有献过血的人输一包血,就要多交600多元的用血互助金,这令不少患者感觉吃不消。

  用血互助金可“返还”

  据了解,用血互助金实质起着保证金的作用,并非“有去无回”。根据规定,用血互助金缴纳之日起六个月内,单位取得《单位年度互助献血证》,或者无单位的用血者本人或其配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无偿献血200毫升以上(含200毫升)者,可持《无偿献血证》和用血互助金票据到献血办办理退还用血互助金本息。但由于个人原因在缴费六个月内没前来办理返还手续,根据《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所缴纳的用血互助金不予退回,全部上缴同级财政。

  此规定自2004年10月起实施,至今已走过8个年头。8年来,用血互助金总共收取了多少,究竟“助”了谁却未被提及。2005年9月,时任广州血液中心主任江朝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用血互助金仅仅是一个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一旦无偿献血成为大家自觉的举动,将会根据广州采供血的需要予以取消。”

  然而,8年来广州市献血总量逐年递增,已逼近100吨关口,但用血互助金仍在悄然“过渡”。

  医疗资源集中、外来病患云集,广州医护人员透露

  全国采血量第二的广州已处于常态性缺血状态

  用血成本的支出,是众多血液病患者家庭的如山重负。能否降低或取消用血互助金,为病患家庭减负?来自广州市血液中心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用血紧缺,现行制度仍需继续执行。

  难以回避,血液买卖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源于紧缺的血液资源。

  记者了解到,1998年,中国开始推行无偿献血制度,试图保障临床血液供给。但14年过去了,血液紧缺这一问题,仍在各地大范围存在。而广州因医疗资源集中,用血量更大,紧缺现象愈演愈烈。

  ■用血紧缺扫描

  孩子动手术要自己“找”血

  2012年10月,5岁的小兴因先天性心脏病住进广州某三甲医院,准备进行手术治疗。让他的父亲陈辉(化名)颇感困惑的是,在儿子手术前两天,自己突然拿到医生给的互助献血单。“院方说没有血,需要我去献血后,儿子的手术才有血可用。”

  陈辉的遭遇并非个案。

  “由于用血紧缺,家长为了给孩子手术,必须自己找血。”该三甲医院的心脏科医生告诉记者,自己入职近三年来,医院的血液紧缺从未有过好转,如果没有血,手术只好择期进行,“我们也没办法,每次看到急需手术的小孩,大家都很焦灼”。就在同一个月,网友@陈灵伟在微博上发布求血信息,“朋友母亲突然查出患急性白血病,急需输血小板,因广州血库告急,必须要定向捐出才能用血。望有A型血的朋友能够帮忙救人”。

  孩子输血全城动员找互助

  在广州义工娟姐眼中,用血紧缺现象已见怪不怪。作为广州市“地贫”家长会会长,她每个星期都在自己的微博上为罹患“地贫”的孩子发布求血信息。娟姐说,孩子想活着,就必须输血,如不按时进行,他们的面部骨骼会变形,随之出现肝体肿大、内分泌失调等危险,严重者将面临切脾的危险。

  这些只是当前血液紧缺的冰山一角。像网友陈灵伟和娟姐这样为家人朋友输血用血而“求救”的,在网络上还有千百位之多。

  但来自广州血液中心的一组数据显示,广州采血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按2011年每1000人中参与献血人数来计算,全国水平只有9‰,而广州是28‰,相当于全国水平的3倍,“全广州有32.73万人献全血,2.55万人献血小板,采血总量接近100吨。”广州血液中心有关人员表示,依据每年采血总量判断,广州并无“血荒”,只是用血存在紧缺。

  ■缺血根源探究

  外地求医者多,是导致供血紧张的最主要原因

  没有紧缺,就没有买卖。但采血量居全国第二的广州,血液为何供不应求?

  对此,广州市血液中心相关人员解释,广州是整个华南地区医疗资源最发达的城市,汇集众多大型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外地求医者多,是导致供血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他说,广州供血是按计划分配的,该中心按以往用血量的基数,将血液分配给医院。“当然,像省人民医院、中山一院、南方医院等国内著名医院,我们会多给”。

  他的说法,记者随后在南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吴学东处得到证实。吴学东分析,医疗技术革新、献血者减少、外来人口增多等原因共同导致“血荒”蔓延,广州曾经的季节性缺血已转变为常态缺血,并且这一现象还有扩大趋势,“广州医疗资源太丰富了,很多外省患者也来广州治疗,从而占用了大量的血制品”。

  互助献血流行,地贫儿童家长最具代表性

  在供血紧张的环境下,互助献血应运而生。中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根据《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鼓励适龄公民自愿献血,血液供应由血站负责。血站应当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制定血液采集、制备、供应计划,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同时,在无偿献血不足的情况下,为保障临床急救用血,《献血法》还规定,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提倡患者自身储血,或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不过,目前广州采用自体储血的医院不多,除了从“血站—医院”这条主渠道获得无偿献血,互助献血成为患者用血唯一的合法来源。

  地贫儿童家长,是使用互助献血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群体。每个月,他们都苦守在献血车旁或微博上,哀求两三个陌生人献血,以延续孩子的生命。

  刘慧(化名)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为了留住儿子,她不得不四处找血。“输完这次就要开始想下一次,月月年年都如此,感觉好累。”刘慧说,找不到互助献血时,自己只好去求“血头”帮忙,“价格是每200毫升500元,虽然贵,但为了救命不得不买”。

  互助献血不规范,会有不法分子从中牟利

  “互助献血只能是补充,因为它会滋生很多利益问题。”广州一名不愿具名的医生如此说。

  早在2012年5月,广东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曾就“血荒”问题向本报记者表示,卫生部门一直都在努力解决“血荒”问题,相信很快会得到改善。同时指出,互助献血不应成为主流,因为互助献血并不规范,会有不法分子利用患者家长进行非法交易,从而在血液中牟利。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