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镇江市中医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新肾炎康颗粒对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指出,加服新肾炎康颗粒对慢性肾炎疗效明显高于雷公藤多苷片+缬沙坦的常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新肾炎康有抑制IL-6、TGF-1等炎症因子,增强MMP-9表达,抑制TIMP-1表达,从而促进ECM降解,抑制ECM合成,从而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善肾脏病理有关。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10期《
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镇江市中医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新肾炎康颗粒对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指出,加服新肾炎康颗粒对慢性肾炎疗效明显高于雷公藤多苷片+缬沙坦的常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新肾炎康有抑制IL-6、TGF-β1等炎症因子,增强MMP-9表达,抑制TIMP-1表达,从而促进ECM降解,抑制ECM合成,从而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善肾脏病理有关。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10期《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上。
64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及治疗组(33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雷公藤多苷片+缬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新肾炎康颗粒,疗程2个月。观察指标为:疗效,尿蛋白定量、尿IL-6、尿TGF-β1、尿MMP-9和TIMP-1,Scr及BUN等治疗前后的改变。
新肾炎康颗粒组完全缓解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8.5%及87.9%,对照组分别为22.6%及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4,P=0.030)。治疗组尿蛋白(P<0.05)、Scr(P<0.05)、尿IL-6(P<0.01)、TGF-β1(P<0.01)、TIMP-1(P<0.01)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MMP-9(P<0.05)比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尿蛋白(P<0.05)降低,尿IL-6、TGF-β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P-9(P>0.05)虽比治前增加,TIMP-1(P>0.05)虽比治前降低,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PeriodicalInfo.aspx?periodicalID=zgzxyjhsbzz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