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耳鼻咽喉

25例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分析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 日期:2016-04-22
导读

  近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诊治方法。研究指出,个体化的手术是鳃裂囊肿及瘘管有效的治疗方式,液-气征提示鳃裂瘘管继发感染可能。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上。   回顾性分析25例鳃裂囊肿及瘘管(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8例,第二鳃裂囊肿及瘘管16例,第三鳃裂瘘管1例)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及结果。手术沿囊肿表面或瘘

关键字: | | 鳃裂瘘管 | | 鳃裂囊肿 | | 气-液征 |

  近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诊治方法。研究指出,个体化的手术是鳃裂囊肿及瘘管有效的治疗方式,”液-气“征提示鳃裂瘘管继发感染可能。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上。

  回顾性分析25例鳃裂囊肿及瘘管(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8例,第二鳃裂囊肿及瘘管16例,第三鳃裂瘘管1例)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及结果。手术沿囊肿表面或瘘口周围行横梭型切口,分离囊肿或瘘管并完整切除。对于瘘管较长者,于同侧下颌角下行第二横切口,建立皮下隧道,切除瘘管。2例行S型切口,术中分离保护面神经并切除囊肿;1例经颈侧切开外引流,1例经咽切开内引流并静脉抗生素治疗。

  术后随访11~44个月,其中8例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6例采用梭型切口,2例采用S行切口)及14例第二鳃裂囊肿及瘘管(6例采用梭型切口,8例采用阶梯状切口)一期愈合。1例第二鳃裂囊肿行颈侧切开外引流后出现轻度面瘫,经抗生素及甲强龙治疗1周后面瘫消失,形成瘘管。1例第二鳃裂囊肿系新生儿,因无占位及感染征象,仅随访观察。1例第三鳃裂瘘管术前误诊为咽后壁脓肿,术中确诊并行咽内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出院。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zgebyhldwkzz.aspx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