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根据患者角膜球差植入不同球差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研究指出,根据角膜球差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均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视觉质量,为个性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提供了临床依据。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1期《眼科新进展》杂志上。 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
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根据患者角膜球差植入不同球差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研究指出,根据角膜球差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均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视觉质量,为个性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提供了临床依据。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1期《眼科新进展》杂志上。
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2例(32眼)术前根据角膜球差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30例(30眼)随机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进行两组患者的视力、角膜球差、对比敏感度检查和生活问卷调查。
术后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为4.89±0.57,与术前的4.00±0.3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试验组裸眼视力为4.91±0.02,对照组为4.89±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最佳矫正视力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97±0.21和4.97±0.1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1);两组总角膜球差术后为(0.271±0.222)μm,与术前的(0.262±0.213)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对比敏感度检查在暗光及暗眩光状态下1.5 c·d-1、3.0 c·d-1、6.0 c·d-1、12.0 c·d-1、18.0 c·d-15个不同空间频率下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在明光及明眩光状态5个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不良视觉症状发生率试验组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均为P<0.05)。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