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是全国首批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该院乘国家鼓励中医药发展之势,坚持“西药综合实力更强,中医药品牌效应更显”的“一体两翼”办院方针,在中医药建设、弘扬传统医学文化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成为一所集医疗、医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特色鲜明的三级大型综合性医院。
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讯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是全国首批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该院乘国家鼓励中医药发展之势,坚持“西药综合实力更强,中医药品牌效应更显”的“一体两翼”办院方针,在中医药建设、弘扬传统医学文化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成为一所集医疗、医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特色鲜明的三级大型综合性医院。
一、艰难竞争求生存——中医药事业现状分析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既有医学性质,又有哲学性质,扎根于“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应用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的优势,运用中医的思维诊治疾病,辅以多样的中医干预技术手段,对于调整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效果明显。《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列为重点任务,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都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广阔空间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过由于文化底子薄弱、文化土壤流失、创新精神缺乏、中医迷信化误区以及自身管理模式不完善等不利内外因素叠加,在科室分工细致化、设备技术现代化和医疗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综合性医院面临着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充分的严峻问题,西医的综合实力远远强于中医,虽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西医依然一定程度制约了中医中医药文化发扬和效果发挥。
二、科学实践取成效——中医药发展工作的做法及成果
(一)提升院务管理能级,提高中医药服务竞争力
1、健全科室设置,完善管理模式。
我院中医临床科室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拥有中医病床数为122张,核定床位1000张,占比12.2%。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我院不断健全科室设置,从2013年起,先后开设中医妇科、中医外科、中医儿科门诊。为全面落实《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沪府办发〔2014〕9号)精神,“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以病人为中心,完善服务模式,推广中医综合治疗”。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于2015年9月开设中医综合病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满足了病人不同的临床需求,惠及普陀区广大居民百姓。
2、坚持办院宗旨,提升核心能力。
坚持“人才立院,科教兴院”产学研现结合,我院目前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全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老年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肿瘤科,开展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与实施工作。制定多个常见病和重点病种的中医药诊疗方案。
我院每年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理论授课课程共18门(研究生课程4门、本科生课程14门)共876个学时;课程临床见习8门,见习次数70次,共210学时,学生共1500余人次/年。 制定相关中医药发展纲要,不断加大对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投入,近3年内省部级以上中医药在研课题项9项,中华中医药科技奖1项,市局级科技奖1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医药论文百余篇。
3、壮大人才队伍,推进自主创新。
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承担中医内科医师和中医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我院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现有中医类别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94名。 承担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近3年已带教本科生445人,培养博士生9人,硕士生73人。目前培养2批,中医全科学生共11人,考试合格率达100%。
(二)弘扬中医文化理念,推广中医药技术使用面
1、规范诊疗行为,彰显中医内涵。
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服务能力,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我院把中医治疗率、中药饮片使用比例、中医综合治疗等项目的开展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指标。鼓励中药饮片的使用,制定中药饮片处方指标及相关奖惩措施。自2013年起,我院采取的增强中医脉案书写规范性,提高中医脉案书写率、提高中医饮片使用率,加强中成药使用辨证的相关措施。目前中医门诊的中医脉案书写率、中医饮片使用率均超过50%,中医肿瘤科、中医外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的中医饮片使用率达60%,中医骨伤科的中医饮片使用率达30%。2015年总业务量达:4120余万元,其中饮片量达:1700万。
为进一步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整理工作,成立范忠泽名中医工作室,邀请上海市名中医夏翔教授等定期来我院中医内科病房、中医肿瘤科病房查房和授课,加强名老中医中医药经验的传承和发扬。
2、丰富传媒载体,推广中医技术。
作为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之一和普陀区西部医疗联合体理事长单位,承担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普陀区的推广工作,我院在总结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经验基础上,继续组织中医药诊疗适宜技术的筛选、整理与推广应用。
我院响应中医药新三年行动计划,社区“非中医人员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承担了“西学中”(非中医人员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普陀区分中心的管理工作,培训分网络课程和现场视频课程两部分,负责学员的日常事务管理和与市、区级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络工作,主要包括考勤管理、教材发放、设备使用和维护、常见问题答疑等。目前第三批学员均已顺利通过考试。截止到目前,四批学员总人数是354人,目前正进行第四批培训,前三批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45%(90分以上),辐射普陀区10家社区医院。
3、办活文化活动,普及中医知识。
我院已连续举办4届膏方节和首届“冬病夏治节”,普及中医传统疗法知识和特色治疗方法和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服务,对慢病、亚健康人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等服务。冬病夏治总看诊4838人次,总业务量446万,总看诊人次同比增长77.6%,总业务量同比增长48.7%。2015年“普陀医院膏方节”, 就诊人次共2078人,总业务量600余万元。
定期举办“中医治未病”养身防病讲座,旨在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基层民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推广我院中医文化品牌。
(三)提升中医防疗品质,打造中医药业务硬品牌
1、加大全院西学中力度。
我院于2014年3月开办“非中医类别医师西医学习中医暨临床教学能力提升学习班”(简称西学中班),组织全院西医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医生均给予继续教育全院业务讲座II类学分用于年底学分验证使用。并于11月进行了理论书面考核,取得较好成绩。2015年1月开始我院继续举办“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的第二阶段教学实践活动。已开展各类讲座10多次,“中医经典进临床”系列讲座定期举行中,目前已举办5次。
2、培育中医药文化特色。
医院的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将中医传承并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中医科室在内部装饰等环境形象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文化内涵。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探索发展布新篇——中医药事业展望
虽然我们取得了诸多进步,但竞争力还不够强。一是人才队伍亟需提高和优化,中医药人才断层;二是医疗质量需不断加强,医疗技术内涵需进一步提升;三是资金缺口较大,补偿机制欠缺。
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制度机制改革,增强环境支撑;进一步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增强人才支撑;进一步扩大中药运用平台,增强实践支撑。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品牌文化,渐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