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T2DM)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70%~80%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鉴于目前可供选用的口服降糖药越来越多,对于心血管病患者不宜过于积极应用此类药物。
国内专家连线
霍勇教授:保障心血管安全是降糖药物审批的重要环节
随着一些临床研究的发布不断发现某些降糖药物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近年来,在降糖药物的审批过程中,审查其心血管安全性问题成为重要环节。但我们必须清楚,不同种类的药物以及同一类药物的不同种之间其心血管风险均会存在差异。
许焱成教授:应从作用机制看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
从降糖机制来讲,磺脲类药物与胰岛β细胞KATP通道结合,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但同时磺脲类药物也能作用于心肌细胞上KATP通道,抑制心肌细胞缺血预适应保护机制,可能增加心血管的风险。然而,磺脲类药物与β细胞SUR1结合特异性越高,对心血管的影响越小,如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对胰岛β细胞SUR1特异性较格列苯脲高,心血管安全性较好。
此外,磺脲类药物价格低廉、降糖作用显著、不良反应少、对β细胞及胰腺外均有作用。因此在临床上磺脲类药物不能被其他新型药物所取代。
郭艺芳教授:心内科磺脲类药物或非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磺脲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降糖药物之一。虽然现行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将二甲双胍作为T2DM患者的一线用药,但因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肯定、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剂量易调节等优势,仍然深受广大医生与患者的青睐。然而,近年来日渐增多的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可能对T2DM患者心血管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伴发心脏病患者尤为如此。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充分关注。
磺脲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有研究提示可能包括四个方面:(1) 低血糖。对于已经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低血糖事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并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死亡。由于磺脲类药物诱发低血糖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的口服降糖药,因此对于伴器质性心血管病的T2DM患者,低血糖可能是磺脲类药物对其预后不利影响的重要机制;(2)体重增加。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初期,许多T2DM患者可发生体重明显增加,从而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3)对脂代谢的不利影响。磺脲类药物治疗可以加重脂代谢紊乱,包括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4)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毒性。磺脲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胰腺的磺脲类药物受体发挥降糖作用。除胰腺外,心血管系统也存在该受体。磺脲类药物与心肌组织的磺脲类药物受体结合可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从而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
Roumie等报道的这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相比,接受磺脲类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高。这一结果再次提示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中两组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是由磺脲类药物恶化心血管预后所致,还是二甲双胍改善预后所致(抑或两者并存),但本研究至少说明,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磺脲类药物可能不是理想选择。鉴于目前可供选用的口服降糖药越来越多,对于心血管病患者不宜过于积极应用此类药物。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