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成分超标,随后,塑化剂危机蔓延至整个白酒行业;速生鸡事件曝光;张裕等国内知名葡萄酒产品,被曝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在郑风田看来,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仅依靠政府层面的监管远远不够。
回放
2月,素以功能饮料著称的“红牛”,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人指称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等系列问题。
4月,央视曝光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作原料熬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被患者吃进肚里;“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被指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
5月,江西曝出“人造猪耳朵”疑用明胶和塑料制成;山东曝出菜贩喷甲醛溶液保鲜白菜;沈阳警方查处最大黑豆腐坊,搜出4600斤有毒添加剂。
6月,福建古田查获35吨致癌金针菇。
7月,美赞臣、雅培、惠氏等奶粉被曝检出违规添加香兰素,随后,发布检测结果的机构又发表声明称检测有误,让这场风波变成闹剧;南山婴幼儿奶粉被工商部门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
10月,韩国农心公司6款方便面调料包在韩国被检出致癌物质苯并芘,最终在中国被召回。
11月,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成分超标,随后,塑化剂危机蔓延至整个白酒行业;速生鸡事件曝光;张裕等国内知名葡萄酒产品,被曝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
专家点评
■行业潜规则问题逐渐暴露
长期关注食品安全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分析认为,今年以来食品安全事件呈现几个趋势:
一是行业潜规则问题暴露越来越多。像速生鸡、白酒塑化剂、茶酒类食品农药超标这类问题,其实早就存在,如今因媒体监督力度加大、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政府严厉打击等因素逐渐显现。
二是相关食品行业协会对早已存在的潜规则问题,不主动自我清理门户,而是在事件暴露后遮遮掩掩,充当企业公关队伍,从而引发消费者对全行业的不信任。(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三是消费者安全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自救活动大量出现。消费者没有强大的组织支撑,无法独立抗衡违法企业,只能采取自救行动,如自己办农场、养牛、养鸡、种菜等,甚至连一些政府机构也加入进来。这种消费者的自发行动,将对食品流通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分段监管无法治本
“分段监管永远都不能做到无缝衔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认为,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把一条完整的食品链从农田到餐桌人为地分成很多块。分段管理要实现无缝衔接实际上没有任何可能性,这个缝大得不得了。比如,质检总局管食品生产,工商部门管流通,那在生产和流通之间的呢?运输、储存环节呢?我国现在出现的任何一个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追溯到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机制的弊病。
在郑风田看来,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仅依靠政府层面的监管远远不够。应大力加强第三方社会监管,让消费者组织行动起来,再辅助于配套的法律欺诈巨额赔款制度,大大增加不良企业被发现的概率与作假成本。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进步,政府管理理念应由过去的吃得饱,向让公众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从国家战略上作出根本调整。“大量使用农药增加产量、从国外引进所谓的先进速生鸡技术搞养殖等,都是以吃饱为最高目标带来的结果。如果这种管理思路不改变,食品安全将永无宁日。”
进展
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把破解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与构建食品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有机结合,明确提出要使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并给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路线图:用3年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年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同期发布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预防为主、全程覆盖、责任明晰、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米、面、油、蔬菜、肉、乳品、蛋、水产品等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稳定良好。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