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细粒棘球绦虫CamKⅡ及Cavβ1基因在虫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3-25
导读

           近期,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研究钙信号通路成员EgCamKⅡ基因及EgCav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各发育阶段(棘球蚴生发层、原头蚴、成虫)差异表达。研究指出,吡喹酮的靶蛋白CamKⅡ基因及Cav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各发育阶段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虫体发育不同阶段特有的生物学功能有关。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11期《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上。   分别从细粒棘球绦虫的

  近期,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研究钙信号通路成员EgCamKⅡ基因及EgCavβ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各发育阶段(棘球蚴生发层、原头蚴、成虫)差异表达。研究指出,吡喹酮的靶蛋白CamKⅡ基因及Cavβ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各发育阶段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虫体发育不同阶段特有的生物学功能有关。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11期《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上。

  分别从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原头蚴以及棘球蚴生发层中提取总RNA,用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反转录成cDNA,根据CamKⅡ基因序列及Cavβ1基因序列设计跨越内含子的基因特异性引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通过由质粒DNA建立的标准曲线分别对CamKⅡ基因及Cavβ1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选用的内参基因为β-actin。

  结果显示,  Real-time PCR显示CamKⅡ基因及Cavβ1基因均在成虫阶段高表达,CamKⅡ基因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是包囊生发层的20 295倍,在原头蚴的表达量是包囊生发层的1152倍;Cavβ1在成虫的表达量是包囊生发层的5 526倍,在原头蚴的表达量是包囊生发层的636倍。两基因的相对表达量SQ/Actin分别为13.4和1.9。通过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基因在成虫阶段的表达与其他两个发育阶段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

   相关链接: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jscbfzzz.asp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