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医药历史悠久,但其进程时断时续,屡有停滞、挫折颇多,体魄实在谈不上健硕。而此时西医依然不断进取,在阿司匹林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对其研究并没有停止,不止于最初的解热镇痛,不断有新的功效被发掘出来。所以,空谈传统、不如珍视当下,如果医药发展的主线是科学的话,脱离主线几百年之久的中医药,振兴恰逢其时。
1763年,英国牧师爱德华.斯顿对50例患者,用柳树皮治疗风热病的记载,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次,现代科学意义上对柳皮药效的描述。此时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夕。
其实,柳叶入药的历史很长,古埃及的医学著作《埃伯斯纸草文稿》,中国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中叶的《本草纲目》均有记载。在很漫长的时期里,对植物药性的摸索是中外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二十八年,国力鼎盛,但科技未见大进展和大突破。大批传教士被驱逐,顺治十二年,开始海禁对抗郑氏的海军。康熙二十三年海禁开,但只指定了漳州、宁波、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广州四地为通商口岸。乾隆二十二年,前三个口岸被关闭,仅剩广州一地通商。
1823年,工业革命进行了近60年,其成果在欧洲传播甚广,商用汽船、电报相继出现;物理、化学、生物学不断进步;临床医学逐渐兴盛,细胞学创立。对柳叶药效的研究也取得显著进步,在意大利,有科学家从柳树中提取到了其有用的成分,命名为水杨苷。
此时,中国嘉庆的第二个儿子、41岁的道光皇帝,刚刚继位,新皇帝挽救日益衰弱的国家所做的种种努力,终抵不过积重难返的社会弊病。此时距离中英鸦片战争还有17年。
1853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物理、化学的发展和显微镜的改进,细菌学随之诞生。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的青霉素的产生,奠定基础。这一年,法国科学家从水杨苷中提取出水杨酸,退热止痛效果远远强于前者,只是对胃的刺激很大。患者服用水杨酸的同时,也要承受不堪痛苦。
结束了道光皇帝30年的统治,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后,中国这一年进入咸丰朝。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先后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沉睡中的雄狮,引列强纷至沓来。科技发展更无从谈起。
1897年德国的霍夫曼把水杨酸加上一个乙酰基,转化成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在减少对胃部的刺激同时,效果更优于水杨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柳叶、水杨苷、水杨酸、到乙酰水杨酸,伴随的是科学的不断进步。霍夫曼不是第一个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科学家,是否是阿司匹林的发明人也存在争议。不过,1899年的3月6日,霍夫曼供职的德国药厂申请的乙酰水杨酸专利通过,阿司匹林从此诞生。始于柳叶的阿司匹林,经历的是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年也是光绪二十五年,朝廷签订了不少割让条约。八国联军入侵的这一年是1900年,正是阿司匹林诞生的第二年。
阿司匹林诞生的过程,是中西方医学由同根同源到各奔前程的典型。
中药和西药都起源于先人迫于生存需求对植物药性的探索。阿司匹林从无到有的这一二百年,欧洲社会经过工业革命的铺垫,使医药的进步有了科学的推动,现代医学兴起,自此,和经验医学分道扬镳。中医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急备千金要方》,经张仲景、孙思邈,自西汉以降至唐,发展戛然而止,除明代中叶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后再无大的建树。长期重农抑商,尤其清代的固步自封,拒绝和先进科学交流,使得中医药似乎除了传承历史也别无他法。
清末,不得不打开国门后,原本一家独大的中医,对于现代医学的冲击,显得力不从心。在和严谨科学的西医对比中,经验医学的不足显露无遗,从而让出主流地位,偏居一隅。当时中医无用的说法,更多的是表达怒其不争的情绪。在动荡年代,有志之士纵然有振兴中医的声音,也是无能为力。新中国成立后的种种举措,使得拯救中医的工作逐步进展,然而,又突遇文革十年,刚刚起色的中医药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从业人员减少三分之一,之前成绩毁于一旦。
中医真正能够有持续的进步,也就是文革后到现在几十年的时间。国力渐强、社会愈发开明、科学发展、中西医相互借鉴的机会越来越多,是其进步的前提。至今,依然不能和西医分平分秋色,在新一轮医改中,更是劣势尽显,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产业发展。
尽管中医药历史悠久,但其进程时断时续,屡有停滞、挫折颇多,体魄实在谈不上健硕。而此时西医依然不断进取,在阿司匹林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对其研究并没有停止,不止于最初的解热镇痛,不断有新的功效被发掘出来。所以,空谈传统、不如珍视当下,如果医药发展的主线是科学的话,脱离主线几百年之久的中医药,振兴恰逢其时。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