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就业流动人口静态行为时间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流动人口慢性病提供依据。研究指出,就业流动人口的静态行为时间受其工作性质的影响较大,静态行为时间对男性和年轻就业流动人口的影响最明显,应根据此特征对高危人群采取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上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就业流动人口静态行为时间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流动人口慢性病提供依据。研究指出,就业流动人口的静态行为时间受其工作性质的影响较大,静态行为时间对男性和年轻就业流动人口的影响最明显,应根据此特征对高危人群采取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上。
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个县(区、团),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取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作为样本,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患病状况、身体活动情况及静态行为等信息。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BMI。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BMI和肥胖风险的关系。
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每日平均静态行为时间为(4.70±3.02)h,男性静态行为时间[(4.58±2.96)h]低于女性[(4.84±3.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每日静态时间最长。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BMI存在线性关系(β=0.015,P<0.01),男性(β=0.036,P<0.01)、30~岁(β=0.021,P<0.05)和50~岁组(β=0.041,P<0.01)流动人口存在类似线性关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每增加1 h,人群患肥胖的OR值增加2%(95%CI:1.01~1.03)。在男性(OR=1.02,95%CI:1.01~1.04)和18~岁组(OR=1.03,95%CI:1.01~1.05)流动人口中也观察到这一线性关系。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