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

经颈动脉大鼠肝动脉插管及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耿一博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12-18
导读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朱光宇、郭金和、何仕诚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指出,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92卷第15期《中华医学杂志》上。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朱光宇、郭金和、何仕诚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指出,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92卷第15期《中华医学杂志》上。

  将3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2组,均于腹腔麻醉下暴露左颈总动脉,穿刺置入穿刺针外鞘,经鞘引入微导管至腹腔动脉造影了解其解剖结构后超选至肝固有动脉开口附近,1组灌注5 mg表阿霉素,另1组用碘化油及聚乙烯醇(PVA)进行栓塞,灌注或栓塞后均行腹腔动脉造影复查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观察实验鼠的2周生存率(SR)及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显示,30只大鼠除1只插管失败外均成功插管并完成腹腔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成功率96.7%(29/30)。28例(28/29,96.6%)显示胃十二指肠动脉(GD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吻合支.14例行灌注治疗的实验鼠造影复查时腹腔动脉诸分支均未发生闭塞;15例行栓塞治疗的在栓塞后行腹腔动脉造影示10例(10/15,66.7%)出现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闭塞,其余5例(5/15,33.3%)仍保持通畅。术后所有大鼠肢体活动未出现异常,5例大鼠于术后12~24 h出现左侧上眼睑下垂,1周后均消失;10例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栓塞的大鼠术后3d内进食情况较其余大鼠差,3d后逐步恢复正常。实验鼠术后2周时存活27例,生存率为93.1%(27/29),1例死于切口感染,1例死于颈部血肿。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