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李芮志、周谋望、曾凡硕共同发表论文,旨在观察SD大鼠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形成后膀胱逼尿肌内神经肽Y(NPY)、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改变,探讨其与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关系。研究指出,大鼠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形成后膀胱逼尿肌内神经肽物质含量明显减少,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形成有关。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92卷第15期《中华医学杂志》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李芮志、周谋望、曾凡硕共同发表论文,旨在观察SD大鼠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形成后膀胱逼尿肌内神经肽Y(NPY)、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改变,探讨其与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关系。研究指出,大鼠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形成后膀胱逼尿肌内神经肽物质含量明显减少,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形成有关。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92卷第15期《中华医学杂志》上。
将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脊髓损伤组(n=10)和对照组(n=10),脊髓损伤组采用重物坠落法制作大鼠胸段脊髓挫伤模型,对照组只打开椎板不造成脊髓损伤,术后1周所有大鼠行膀胱压力容量测定,确定痉挛性膀胱形成。取膀胱逼尿肌组织,分别行神经纤维银染和NPY、SP、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测量累积吸光度(IA)的半定量方法评估脊髓损伤及对照组大鼠膀胱逼尿肌内神经肽表达的改变情况。
结果显示,脊髓损伤组大鼠造模术后1周平均膀胱最大容量为(0.71±0.24)ml,较正常对照组(1.99±0.42)ml明显降低;平均最大逼尿肌压力值为(32.3±3.1)cmH2O(1cmH2O =0.098kPa),较正常对照组(21.0±3.0)cm H2O明显增高;平均膀胱顺应性为(0.020 ±0.009) ml/cm H2O,较正常对照组(0.090±0.020) ml/cm H2O明显降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逼尿肌内神经纤维平均含量值为2.58±0.13,较正常对照组值(5.65±0.26)明显减少;NPY平均IA值为3.2±0.5,较正常对照组值(7.3±0.7)明显减低;SP平均IA值为1.7±0.4,较正常对照组值(5.0±0.4)明显减低;VIP平均IA值为2.1±0.4,较正常对照组值(5.5±0.5)明显减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