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

西京医院成功实施小肠血管搭桥手术

作者:何兴龙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2-05
导读

         近日,西京医院小肠移植团队,历时十多个小时成功为一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引起小肠缺血的患者实施了血管搭桥手术。据悉,采用自体小肠移植技术完成血管搭桥手术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尝试,有望为血管支架不宜的患者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讯(记者 何兴龙)近日,西京医院小肠移植团队,历时十多个小时成功为一例肠系膜动脉夹层动脉瘤引起小肠缺血的患者实施了血管搭桥手术。

        患者为一位来自陕北农村的中年男性,一周前开始腹痛不适并持续性加重,停止排便。经过检查发现小肠扩张缺乏活力,供应小肠的动脉主干形成十分危险的夹层动脉瘤,血管几乎闭塞。如没有有效的治疗,小肠面临缺血坏死的极大风险,病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经过多个学科专家反复会诊讨论,认为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血管腔内植入支架的办法不适合这例病人,而采用自体小肠移植技术有可能挽救面临缺血坏死的小肠。手术如果成功,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小肠血液供应,保留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避免出现“短肠综合征”,而且手术后无需使用复杂的抗排斥药物治疗。经过手术前积极准备,1月27日,小肠移植团队先将长达3米的缺血小肠从体内切除下来,灌洗后体外低温保存,再在健康的腹主动脉上进行“血管搭桥”,最后再将保存的小肠重新送到体内,完成血管缝合手术。手术结束后,小肠血液供应立即恢复,重新活动起来。截止发稿时,移植上去的小肠已经完全存活,病人开始恢复经口饮食。

        据主刀医生吴国生教授介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血管疾病,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50岁左右的男性居多。文献报道发病率在0.06%,按我国13亿人口估算,每年大概有超过24万的新发病人,并不罕见。传统治疗多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的办法,但有发生狭窄和血管栓塞的风险。采用自体小肠移植技术完成血管搭桥手术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尝试,有望为血管支架不宜的患者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