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医学教育

记者调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文)

作者:伊文 来源:央广网 日期:2016-01-18
导读

国家卫计委等8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引发了各方意见。有人说:“三年后又三年,别人孩子都生了,我连媳妇都娶不起。这活没法干了。”也有人说:什么叫培训生?廉价劳动力呗,X是漫长的等待,更是微薄的待遇。”为什么会有这些意见,大家担忧的到底是什么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央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日前,国家卫计委等8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从今年开始,我国将遴选有条件的专科启动试点工作,力争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主要培训模式是“5+3+X”,即在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和进行了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再依据各专科培训标准与要求进行2-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一新规定引发各方意见,有人说:“三年后又三年,别人孩子都生了,我连媳妇都娶不起。这活没法干了。”也有人说:什么叫培训生?廉价劳动力呗,X是漫长的等待,更是微薄的待遇。”为什么会有这些意见,大家担忧的到底是什么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规培生时间金钱成本高

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今天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此举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培养出同质化的医生,也就是说,医生的水平要能基本相当。毛群安说:“为什么老百姓愿意到大医院看病,就是医生同质化还不够,不同层级的医院医生水平存在差距。规范化培训就是要使我们绝大多数医生基本同质,让老百姓能够理解分级诊疗,心理上接受分级诊疗。解决同质化问题就需要进行规范化培训,无论是住院医生还是专科医生,这也学习借鉴了国际经验。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医学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都对医生采取了规范化培训,除了学历教育外,还有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

听得出来,这是国际先进经验,也是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的要求,但是消息公布以后,来自医生们的各种吐槽不绝于耳。

对于硕士研究生毕业吴聚文来说,他感觉耗费的时间更长了。吴聚文说,在他的同学群里流传着一句话:“等我念完医学回来再跟你结婚”,大抵说的就是恋人间委婉的诀别。漫长的学习时间,确实让他们觉得成家立业好像是挺遥远的事:“高中同学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羡慕你,是念医学的,是大医生。过几年回来,哎,你还在培训啊?再过几年回来,人家有车有房了。哎,你在培训啊?再过几年人家有小孩子了,什么都有人,你还在培训啊?”

除了时间周期之外,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待遇问题。吴聚文告诉记者,培训期间的医生只能拿固定的工资,不论你能力如何,工作量怎样,所拿的工资和正式医生的工资相比差距还是很大:“至少差1000多到2000。你拿了国家补助的钱,科室的奖金就不能拿了。”

规培医生李林华说,和自己的高中同学们比起来,她时常觉得心理落差很大。看着他们纷纷通过几年的努力,工资水平稳步提升,而自己还是拿着那点儿固定的培训补助: “在规培期间,他的薪资待遇是定死的。我们的高中同学他们做其它行业的,拉开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

有医生算了一笔账,说照这么安排,本科硕士博士规培加起来一路顺利的话要16-18年,36-39岁左右开始正式工作?!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太昂贵了。至于刚才采访中谈到的国家补助,这说的是从2014年起,中央财政支持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正式启动,补助标准为3万元/人/年。不过调查中不止一位规培医师表示,这三万还包含了人才培养成本。

正在青岛某大医院参加三年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小钟表示负担和压力很大。小钟说:“规培都是相关科室轮转一年,然后在你那个科室两年。教学老师他们可能也不知道你规培需要培什么,就针对病号给你讲一些东西,规培它有好多人,我们这是外院的,他们还有本院的,然后还有研究生,三年的待遇,基本工资就是我们原来的医院出,然后国家给三万块钱,但这三万块钱这种教学医院它要扣一万块钱,发到我们手的可能一个月原单位发基本工资,这里再一个月发1500块钱。”

培训与专业相关度低

按照国家卫计委《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2015年10月份,就职于河南省漯河市二甲医院——漯河医专三附院康复科的小姚被派往当地一所三甲医院进行“规培”。 4个月过去了,小姚聊起自已在新医院的规培课程,一脸尴尬。小姚说:“现在是在急诊科工作,跟自已的专业还是不太相关。我选择的工作是康复专业的,我肯定是想多到针灸,和康复去转一下。但是规培的话轮哪个科?轮多久?不是你能决定的,是医院统一安排的。”

规培的“轮岗制”让小姚觉得“术业有专攻”在这里全无意义。即便如此类“培训”,在这里的具体工作也更像是“打杂”。小姚说:“大部分真的就是沦为写病历,粘贴化验单,可能这种杂活儿比较多一点。像我们刚进医院去规培的,一般都是在病房处理病历,处理病人,粘贴化验单,还是这些基本工作,然后全还是得靠自学。你在里面,你有问题,你有针对性的去问老师的话,老师在闲暇的时候给你指点一下。但是在病号多的时候老师根本就没有这个时间。还是自已自主学习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漯河医专三附院康复科主任杨长青教授分析,医院是不敢也不愿放手让住院医师上一线,除去对患者负责的考量外,医院、医生的既得利益因素也在做怪。杨长青说:“ 他到三级甲等医院规培一般不会让他上一线班,都是二线三线。第一个主要是害怕规培生的临床经验不足,那么,代教医生认为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第二根7据我们的一些系体的话,还有很多经济方面的考量。他会影响到科室的一些收入。”

小姚说,所在的规培医院定期也会对自己的“规培成绩”进行考核。但这种考核更类似于以前在学校书面考试,没有实际临床的意义。小姚说:“考核就是考试,它不是从临床水平上去考核你的。比如说:你在急诊科,你要经历心心肺复苏啊,电除颤啊,气管插管啊,这些都是有操作的,它不会从操作或者说是从处理病号这个层面上去考你,还是以理论的形式反馈出去。”

面对余下2年多的规培时光,小姚表达了自已的担忧:“这边基本上就是你整天跟在老师后面,老师怎么处理然后你在这边写个医嘱下个病历,就是这样照本宣科的跟着老规程走。不会说让你主动去思考:这个病号来了,我应该怎么处理?我要用哪些方法,我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这个过程完全省了。对自已的临床水平还是有所提高的,但是,说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个‘规范’规范在哪里?不是很明确!”

不光是医生们的吐槽,医院据说也有一些意见要表达。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马振亮说:“我们这个医院就是以五年本科毕业的为主,每个科都有四五个这种年轻大夫,可以写病例嘛,结果接到通知就要这些人都去规培,全市各家都去了,他们也容纳不下,这边我们全院一下子有106个有医师证的,结果我们有66个按规定要去规培的,他们的工资是我们发,我们发了他将来毕业了以后他爱考哪个医院考哪个医院,你还没有权利阻止他。上海、北京、哈尔滨都去招过了,有规培证的甚少。”

制度和教学改革需要落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教育处处长陈昕煜说,专科医师规培,应该说是一个培养好医生的制度。它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军事化的合格医生。这样一个目标,通过这个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建立分级治疗制度,应该受到大家拥护的。他说:“任何一项改革特别是在推出的初期有一些不同的反映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我们也是在思考,为什么这项政策会受到一些不理解,我觉得这里面有我们沟通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有关系。首先我们也是分析了一下,这个就是网上的一些反映。实际上它背后,我觉得反映一定程度上来说,应该是有一些这个比如我们推的主院医师培训制度,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落实的问题,里面我们也梳理了一下,实际上核心是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们这个培训期间,是不是能学到真本领,我这个培训时间值不值。第二个是,我这个培训期间的待遇或者是我培训以后我的待遇,应该有一个保障。”

陈昕煜认为,专业医师培训制度,应该说不像主院医师培训制度一样,至少目前它还不是作为一个强制性的一个制度。虽然说专科医师规培是在国际上发达国家是医生培养的通行惯例,但是在我国目前还是处于试点的起步阶段。在我国,2006年就在局部地区开展了专题医师培训的试点,比如上海,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也验证是可行的。当时这个2014年在把住培制度作为一项国家的制度来全面推出以后,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治疗安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中央财政包括投入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投入的。

培训质量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开展第三方评估,通过评估,促进基地保证培训质量和待遇,对20个省、43家基地、205个专业基地亮出黄牌,要求限期整改。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说,要把各地对于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落实,特别是在培训质量的保证和培训经费的落实,包括基地的投入,要纳入到基地医院的院长的考核指标里面。

而在医院方面,针对这一制度也在进行教学改革。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医生龚晓明教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进行教学改革,从个人实践的角度推进了规培。龚晓明停掉了自己的专家门诊和特区门诊,反而带着徒弟们做教学门诊。龚晓明说:“教学门诊就按我们住院跑到一线先去看病,我在后面给他们支持,他们有问题的时候,一起交流这个病人怎么处理。相对于来说跟我以前的门诊来比较,一个是我的相对来说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很少。原来的话,我一个上午要看30个病人,平均下来每个病人五六分钟左右。现在我们5个医生住院医生直接看病人,我们看50个病人,相对来说一个人一个上午就看10个病人,所以他跟病人交流时间是很多的。解决了我们过去病人抱怨,等候2小时看病2分钟这个问题。”龚晓明说,住院医生跟过去不一样,需要去主动思考,需要去学习,这样的改革可以将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的一个方式;对于他本人来说也不一样,因为过去每个病人都要亲历亲为,现在相对过去更轻松一些。

龚晓明认为,这样的方式之所以没有被推广,是因为教学门诊会失去了更多和病人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这个可能会带来潜在的红包等这些灰色的收入减少。医生的多点职业,实际上是让医生的收入阳光化,然后回归市场价值的一个重要的措施。龚晓明说:“所以当时去年我做的尝试就是说,你病人非得要指定要找我去来看的话,我现在在公立医院里面我没有专家门诊,没有特区门诊,你只能到私立医院来找我,在那个地方挂号费,手术费按照市场价格来走的。所以在那种情况底下,医生是他的价值是可以回归到它应该有的市场价格。所以在那种情况底下,我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阳光底下的。那么医生如果在体制外的这个地方,他拿到合理收入的时候,他在体制内安安心心来做一些教学、科研,大学生这些事情就OK了。”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