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的研究人员刘兰等发表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s)中SMP-30的表达及LECs的凋亡情况,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两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均与LECs凋亡有关,SMP-30的表达与其密切相关。该文章发表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06期。
日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的研究人员刘兰等发表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s)中SMP-30的表达及LECs的凋亡情况,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两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均与LECs凋亡有关,SMP-30的表达与其密切相关。该文章发表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06期。
该研究收集2010年3-10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59例80眼和核性白内障53例70眼,2个组患者年龄匹配(P>0.05)。白内障手术中环形撕取晶状体前囊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技术分别定性、定量检测SMP-30蛋白及其mRNA在2个组白内障LECs中的表达。用TUNEL标记法观察LECs的凋亡情况,对比分析两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SMP-30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差异。
结果显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SMP-30主要表达于晶状体囊膜的细胞质中,在晶状体囊膜中央部表达较弱,越近周边表达越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核性:45.21±2.79 vs 76.42±11.21,P=0.042;皮质性:108.32±4.32 vs 206.34±15.67,P=0.037)。核性白内障LECs中SMP-30 mRNA的表达少于皮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2±9.08 vs 157.33±13.01,P=0.034)。TUNEL染色显示,2个组白内障LECs凋亡百分率中央部明显高于周边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核性:19.34%±0.11%vs 8.32%±0.57%,P=0.025;皮质性:42.07%±0.86%vs 13.55%±0.64%,P=0.010),细胞凋亡百分率低于皮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05%±0.22%vs 27.70%±0.81%,P=0.007)。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