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到了我妻子的户口所在地燕郊,找到社区的居委会,把我们要办准生证的情况说明了。考虑到阵痛给妻子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继续自然分娩有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当即要求医生剖腹产,并请求医生马上进行手术。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 马洪利
要过事业关、人生风险关、医疗关、费用关等
生孩子的代价太大了
我有个“80”后的同事,是个独生女,她丈夫是独生子。夫妻俩生育了一个儿子,读小学一年级。工作之余,我们常聊孩子的一些事。
我鼓励她生二胎,不料她回答道:“我们双方属独生子女,符合生二胎的政策;但我与先生商量后,不打算再生了。”
她说,现在生一个孩子已很不容易了,生两个小孩“压力山大”,因为生小孩要过六道关:一是事业关。职业女性生小孩多在30岁左右,正是事业的黄金期,通常要为生小孩耽误半年时间的工作,既影响单位工作安排,也影响自身进步。二是人生风险关。女性怀孕后,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反应,而且在怀孕过程中还要面临很多风险,特别是生小孩的过程,是女性必须跨越的生死关。三是医疗关。为了母子健康平安,怀孕后要到医院孕检七八次,小孩足月临产前,要找熟人托关系联系医院。四是费用关。生小孩需花费一大笔费用,孕检七八次得花费1000多元;生产时花费更大,若顺产,市级三甲以上医院住院费6000—8000元;若剖腹产,住院及治疗费12000—15000元,要耗费一般工薪阶层近半年工资。五是办证关。想生小孩,必须先办准生证,办准生证手续繁琐,需出具双方单位证明,然后双方要到医院体检;小孩生下来后到派出所上户口,又要出具双方单位证明,经计生部门盖章、医院出具上环证明之后,小孩才能落户。办这些证件若不顺利,来回折腾,耗费时间,搞得人精疲力竭,不胜其烦。六是教育关。小孩从3周岁进幼儿园开始,教育压力剧增。一是资金压力。稍好一点的幼儿园每学年学杂费、生活费约1万元,3年幼儿园就是3万元;小学6年虽然不用交学杂费,但第二课堂、特长班开支就是无底洞了,一般得花3万元左右;初中3年开支也不会低于小学开支;到了高中,支出就大了,3年下来得花上四五万元;上大学花费更多。二是精力压力。小学通常要辅导,作为家长必须要尽责;小孩升初中、高中,不仅要成绩,而且还要找关系、请客送礼等等,使家长们一直处在比拼实力的竞技状态,让人疲惫不堪。
听完小同事的话,我默默不语,心生感慨:时代不同了,现在生孩子的确不容易,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湖南怀化市 莫开伟
办理准生证
规定应统一(公民论坛·生孩子如何不再难①)山西临汾 张奇平
生育服务证,老百姓称之为准生证,是国家管理人口政策的产物。准生证难办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流动人口身上。如果夫妻双方属于同一地区且户籍都在当地,办起来还是相对简单的。 由于各地办理准生证所依据的规定不同,造成了异地办理准生证困难,进而怀疑准生证存在的必要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准生证的产生有其法律依据和政策要求,在法律依据没有变化的时候,想通过废弃准生证的行政作为来解决办理准生证难的问题,有悖于依法行政。当然也不能因此而把异地办理准生证难的问题束之高阁。
正是由于各地准生证所依据的规定不同,造成异地办理准生证困难,解决问题就得从此入手,即办理准生证所依据的规定应当统一。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值得思考的是,像这样关乎老百姓生活细节的规定需要统一的情形还很多,准生证难办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政府机构
不太给力(公民论坛·生孩子如何不再难①)上海浦东 陈淑芬
笔者认为,生孩子难,根源在于政府相关机构的不作为。一是不少拟生育夫妇对国家生育政策以及各种手续不熟悉,而这在新人领结婚证时,民政部门就应以文本形式一一告知。二是办准生证手续异常繁琐、老套,使外出打工夫妇申请生育证难度增大甚至“难产”。实际上本可以通过各地计划生育联网工作及时跟进来解决,就如医保卡、交通卡可异地使用一样。三是一些发达地区基于发展需要,把原本有接生能力的镇级医院改成社区卫生中心,而这些社区卫生中心不再具备为产妇接生资格,进而导致产妇需到县级以及县级以上医院就诊。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发达或相对发达地区的待产者家庭对医院选择标准高,导致接产医院人手紧缺,甚至不得已出现“拒绝”产妇入院现象。
生孩子难,折射的是涉及生孩子的相关政府部门对民众需求的漠视、工作的懒散、不作为及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惩罚机制。
实行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如何让更多即将步入父母行列的人对国家生育政策及生孩子流程了解清楚,如何把 “生孩子难”降低到最低点,不仅需要社会舆论的呼吁,更需要政府部门从新婚夫妇领取结婚证的“源头”抓起,同时要注重社会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夫妇不再沮丧于“生孩子难”的纠结!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