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外周球囊封堵术处理介入术中股动脉穿孔致腹膜后血肿(RPH)的临床效果。研究指出,对于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的RPH,外周球囊封堵术可较快、较好封堵止血,术后不良事件少,安全性及有效性好。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16期《重庆医学》杂志上。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2492例术中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近期,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外周球囊封堵术处理介入术中股动脉穿孔致腹膜后血肿(RPH)的临床效果。研究指出,对于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的RPH,外周球囊封堵术可较快、较好封堵止血,术后不良事件少,安全性及有效性好。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16期《重庆医学》杂志上。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2 492例术中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发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RPH 24例,13例患者采取外周球囊封堵术设为球囊封堵组,另11例患者采取了外科血管修补术处理,设为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止血时间以及止血效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动脉穿孔致RPH发生的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PCI治疗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RPH发生率约为0.96%。PCI中股动脉穿孔致RPH的独立预测因素有3个,包括女性(OR=8.94,95%CI:3.75~21.98,P<0.01)、股动脉溃疡(OR=6.43,P<0.05)及多次穿刺(>3次)(OR=7.39,95%CI:2.74~13.76,P<0.01);球囊封堵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止血抢救成功率均为100%;平均处理穿孔时间分别为(76.8±34.6)min及(88.5±3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重度贫血(Hgb<60g/L)分别为3例(23.1%)及2例(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各有1例(7.7%vs.9.1%,P>0.05);两组均无穿刺侧下肢血运障碍以及死亡患者。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